论坛详细报道

201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企业领导,各位朋友,我们又见面了。今天上午,我们9:00:10:50是平行论论的一场,主题是迈向高端制造。围绕这个话题,我们请来的各位在这个方面很有想法,也很有经验的各位重量级嘉宾,下面请让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北车集团的总经理孙总,江苏跃达集团?p总。
    今天七有位嘉宾就迈向高端制造这个主题展开讨论,和大家共享,大概我做了这样一个设计,先有请各位嘉宾用4、5分钟时间对今天迈向高端制造主题谈一谈他们公司是怎么来做的,下面还有一个互动时间会让在座各位朋友有什么问题,我们来做互动,到时候报一下家门。最后做一下总结。
    今天就这个主题,做一个非常之简短的畅述。这个话题不是新话题,是一直在讲转型升级,中国式制造是大国如何走向制造强国,高端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走向高端,在低端中断赚钱不是挺好的;如果向高端走,高处不胜寒,到底如何走。在座在这个方面有丰富经验,也有教训,跟各位分享。
    最近,我感觉李总理一直在给车辆工程做国家推动,现在我想有请北车集团的孙总在您公司里有高端制造怎么做的。
    孙总:首先谢谢管老师,也谢谢各位同仁,到场的朋友们。
    高端制造这个话题,我觉得能够提出来,标志着我们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我记得前几天,参加工程院主持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到2025年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提出中国怎么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标志性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是否成长,作为我们这个行业,我想简单做一个介绍。
    中国北车主要从事的产业就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大家比较熟悉的火车、动车、地铁、城轨、有轨电车等等所有在轨道上行驶的装备是我们从事的产业。这个产业是典型的制造业,也是我们国家制造业发展的缩影。大家知道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历史比较悠久,我们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伴随着中国近代史,我们老的企业有100多年的历史,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现在已经成了世界装备制造业特别是轨道交通行业重要的力量。11、12、13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像我们营业收入都在世界排名榜首。说明我们现在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方面的大国。
    能不能说强呢?经过这几年发展,我在这个行业来说,我们在世界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中国高铁经过自己的力量成为国家的一个响亮的名片。中国这个行业能够走到现在,最重要的因素是几十年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在几十年时间里,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走向世界。我觉得,这是制造业走到今天,并且能够走向明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也希望在我们走向高端制造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产品,能够有自己的品牌,能够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因素。谢谢!
    主持人:走向高端制造,没有动力不行,驱动力非常之关键,据我们了解,有点像自力更生从开始一直在拼命创新做,可能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想蒋锡培怎么看待高翔高端制造。
    蒋锡培:刚刚孙总讲得很好,尽管这个话题,还是有点问题,现在制造已经说了无数年了,尽管是一个制造大国,而是一个制造强国,我们都讲苦干加巧干。
    现在要想实现高端制造毫无疑问,首先要有人才,能否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全球相关的一流人才。
    还要产学研能够一体,一要有基础研究,也还要设计,要学习标杆,还要超越标杆。改造比创新容易。现在我们想超越,这是第二步。
    另外,关键是我们管理要到位,离开管理要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也是困难的。
    第四,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满意,我们才有价值,客户不满意,一点价值也没有。甚至可能是对资源的浪费,对别人的伤害。
    现在有很好的基础了,但是近三十年来的成果,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作用。因为,产能严重过剩,没有一个行业要不了两三年,就已经是严重过剩。而且过剩到引发经济、金融危机。而我们又没有应对这样危机的经验,包括政府也好。所以,现在有些是企业出问题了,有些是行业出问题了,有些是一个地区出问题。虽然这是经济社会的一个规律,但是你出问题,就是100%了,而且出了大问题,有可能再也没有未来。不像孙总不当总经理,还可以当当总经理干。我们这些人万亿干不好,就妻离子散,无家可归了。所以不能出现严重性问题,特别是地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可能5、10多年就回不来了。
    
    主持人:感谢蒋总,这个制造应该多动脑子,像农民一样,往地浇水,要浇技术知识,才能出好的成果;也批判我们一些企业,有的企业做的不可晚会的,比如污染的,光为了竞争取胜。汲取蒋总的思路,到底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是高端制造,李总,医药这个角度看,是未来发展不得了的空间,有请李总。
    李楚源:非常荣幸在500强企业排219位,作为医药界来说,是工信部公布的医药工业百强第一位。高端制造这个话题,我想讲两点:科技创新、营销创新。
    我们一直就怎么转型升级还是着力在科技。最近,首个中国的伟哥白云山金戈已经获得国家批准,马上推出市场。这个已经花了很多时间,集中很多力量,包括诺尔被奖获得者诺拉博士都出任我们的院长。在科技创新方面,是高端制造很核心的板块。
    还有一个板块,王老吉也很重视科技,虽然这个品牌有186年的历史了,但是我们从制定国际标准,到采用DNA技术降低原材料做法的,都是在品质方面给老百姓信任的感觉。
    这两个例子,我讲的都是高端制造离不开科技创新。
    营销创新。现在大家知道,从我们原来PC端,互联,到移动互联,整个电子商务发展非常快。传统产业要升级,离不开营销的创新。所以,我们提出,电子商务产业化和产业电子商业化的做法。比如我们做药的有PTP平台,怎么把这个平台变成一个产业,我们产业怎么主动拥抱移动互联时代。在网络上,很多产品销售很火爆,像一些功能食品、保健品,一些OTC药品,国家还会放开处方药电子商务业务。国外这块已经占到30%,国内才1%几。高端制造必须要有高端产品,高端得卖出去。
    这两点,是我的一个体会。
    主持人:刚才几位嘉宾都提到创新,创新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想法,我想崔总,从您角度怎么思考高端制造?
    崔总:当今中国制造业企业都面临一个企业产品升级,企业转型,把制造业迈向高端业这个话题,今天世界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大家知道,第一个工业革命是靠机械化生产,靠的是蒸汽驱动;第二个进入了规模,流水线生产,靠的是电力驱动;又进入高自动化,靠的是计算机、电子技术。现在已经进入第四个工业革命时代,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靠什么为背景?靠的也是信息化,靠的是工业化跟信息化两化融合,靠的是两网的技术,互联网跟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要进入智能化制造工业革命的时代。所以,企业如果现在不向高端迈进,你这个工厂不向智能化生产迈进,就要落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是要被淘汰。
    作为我们哼通(音)来说,我们主要在光纤、光缆,我们在信息产业也是不落后与世界的,包括中国的华为、中兴。
    虽然进入了世界另但是也要迈进高端,蒋琬总统说得很好,中国制造业大国,必须往制造强国迈进,你制造必须向创造迈进。这才是制造企业的出路。所谓高端,我认为,标志要全球化定位,我生产这个产品,拥有这个技术,我跟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比,我落后了多少,是不是能够赶超它。要以这个为标志。
    你做任何事情,要有标准,要有目标才知道我技术在什么水平,跟国际相比,我的差距在哪儿,我应该怎么样飞速迈进,赶超他们。
    我认为创新并不可怕,高铁技术,中国当时不大大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时候,就永远没有中国的高铁水平。90年代,我们到日本,一称日本的干线,感觉不得了,现在通过我们自身创新,赶上了,也就是这样,并不可怕。对哼通来说,也有体会。光纤网络建设主要靠光纤,产品主要是光花,从70到90年代末,都是控制在国外手里,也通过我们自身努力,投入开发,现在也开发出来了。你们知道生产光纤的技术,在美国、日本垄断全世界的时候,一公里光纤最高的时候要1500元人民币,现在降到800、600,到40元/公里。
    主持人:从整个技术发展历史做了一个总结。迈向高端制造,流行的说法叫做顶端设计或者高端技术思考,类似这样的话题,未来往哪儿走,走的方向是什么。我想有请跃达邵总。
    邵总:也非常容幸和大家一起讨论事关未来企业发展全局的高端制造。这个题目,和我们在座的所有人,每个企业有很大的关联。可能有区别其他企业,特别像两位崔总企业不同,北车属于国家级高端。
    作为跃达集团这样一个企业,我们的理解是什么,是综合性的,我们几乎所有业务都涵盖,包括工业制造,汽车、拖拉机、纺织。矿产开发,也有,煤矿、有色金属,现代服务业也有,和家乐福合作,是全国最大的。也有传统的物流,金融服务。还包括地产开发等等。我们去年整个销售超过1000亿。也就是说,通过不同领域,我们更倾向于多元化。我们和高端制造有关系吗?回答是肯定的。
    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传统产业怎么进行高新技术发展,纺织是太传统不过了,两化融合,用新的装备、设计改造它,使它不断迎合市场的需要。还包括投资。物流业也是投资的一个内容,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金融。
    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非常好,跟我们所有的企业都有关联。当然也不能说搞得像北车那样国家级技术。只要我唯一的技术比你好,成本比你低,
改造效果就可以了。
    主持人:有时候,我作为一个消费者,什么时候中国有高端知道呢?比如坐着中国制造的飞机在走,现在都是外国的飞机。这就是高端制造的一种表现吧。我现在不大了解,郑总,你的电机集团怎么走向不断地高端,不见得是产品,也不是技术问题,有没有别的思路?
    郑元豹: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讨论这个主题。
    企业发展有一个定位问题,阶段方向问题,这很重要。
    产业提升就是技术的标准,生产精细化管理跟标准的标准最高,也就是高端产品。
    从产业提升上,从我们的工业标准,技术标准提升了,这个就是高端产品。
   今天的,是微利时代,所有法律规范了,市场规范了,社会大企业,小市场。企业比较大了。
    美国技术国家,德国是标准国家,日本是轻工业国家,中国是市场国家。中国技术强,才能中国强
    主持人:一个企业发展的路,一定是昨天、今天明天一步一步走过去的。刚才郑总说一个具体企业怎么思考不同的时代,怎么样不同的经营模式,高端制造或者说做领导来讲,如何思考商业模式。具体来讲,到底怎么做,可能不是制造模式,也可能是另外其他一些角度,想请傅总就知识产权讲讲。因为我一直研究知识管理,根据争总讲,到一个企业没有标准,没有产权,你高端站都站不住。
    傅耀:连瑞(  音)集团是目前在中国在知识产权最大规模的公司,现在有全国有70家以上的分支机构,包括我个人、公司对知道也是相当熟悉的。看一下过去经历过的、服务过的企业状态,会发现,真正做转型成功的企业大的方向只有两条:我跟做的公司差不多,但是卖得比你贵,这叫品牌线路;我做的公司,你不会做,或者你不许做,叫做技术线路。品牌线路的时候,回顾知识产权,相当于与商标管理,走技术线路,就是与专利、软件著作权,或者集成电路设计有关。
    给各位提几个问题供各位思考:前面几位老总说技术创新很有功效、成果。有没有想过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功纪律有多大。一个技术从开始的创意到一个可以执行的技术,到把技术做成小量生产的产品,到最后做大规模生产的商品,中间每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我们进行过相关统计,一些比较正规化操作对每项科技立项都经过前期诊断的企业,从立项到产品、商品成功概率不超过15%。请问,这个风险,我们作为任何一家单独的个体的企业有没有必要独自承担。
    第二个问题,虽然我相信在座很多老总,扪心自问一句,在中国,最具有创新能力的到底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我们也服务一些大型企业,我们了解一些大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千亿级企业投入产值5%是很可怕的数字,中小企业几乎80%成本投入都是做科技创新。到底谁的创新能力更强?我们一直谈到个别企业做技术创新,要迈向高端制造的时候,我们集团一直在做希望构建一个圈子,实现我们整个中国大批制造型企业共同产业升级。这点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过会儿,可以详细讨论。
    主持人:听到最后,我一个感觉,你的看法是,创新不创新和规模没有关系,大概和企业家怎么推动,发展战略上有关系。这点,就涉及到企业家的价值观了。价值观问题有很多可以做,我觉得市场定位比市场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重要;知识产权比知识更重要。光有知识行不成一种权利,不能排他性做;相互合作比恶性竞争更重要。我想这点,有请崔总,即使你走向高端了,高铁做得不错,而且下面还有很多工程公司做配合,但是面临着人家做了很多年,面对这样的巨头竞争对手,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呢?
    崔总:我听了,确实感到很受启发。什么是制造业高端,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比较复杂的制造业在产品、产业上,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
    包括我们的车辆,一定意义代表着国家制造业的水平,比如高铁。现在世界上能够生产高铁的国家德国、法国、日本这三个。因为高铁的技术确实比较复杂。
    我们现在高铁的发展,抓住了中国城镇发展的机会,通过自主创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现在面临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刚才几位提到的观点:中国高铁现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了,中国能不能在标准上有发言权。我们现在所作的工作就是中国高铁制造企业在标准化,把中国标准推向世界,使之全球能够使用中国标准;中国高端制造业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的品牌是不是一流,核心技术是不是完全掌握了。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的;我们现在高端制造业能不能走向高端,是不是得到世界的公认。现在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在世界各地都有,最近巴西世界杯,16年巴西奥运会从运动场到酒店,到宾馆,运动员、工作人员所承载的车辆都是我们的“中国制造”。我们装备制造能够在全球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在全球高端市场打拼出来,我觉得也是走向高端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标准、品牌。相对来说,邵总是搞汽车的,我觉得你不如高铁、车辆那么好,你可以反驳一下孙总。
    邵总:崔总观点,我是赞成的,在中国生产的不叫做中国制造,核心技术是不是你的。我的汽车虽然也算高端化的产业和产品,可是我的汽车是韩国人控股的,我们逐步在建立自己合资企业自己的品牌,特别是在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我倒是有一个和大家分享的,今天既然谈到高端,也谈到高端制造业,毫无疑问,汽车是我们的高端制造业。
    要作一个高端制造业,其实特别特别难。我就想举一个几十年造车的经历和大家分享。我们进入汽车行业是91年,当时是一个厂,为南汽配套的,做130的车轴。92年开始,把这个厂分出来了,172亩地。同时,我们酝酿汽车也是需要战略眼光的。我们准备做汽车生产的时候,所在的政府基本上一班人不赞同,说你,跃达能造汽车吗,无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信心,更没有国家控制的目录。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天津的、长春的一班退下来的,专门聘请过来搞技术。我们也生产过大巴车,也组装过日本的三菱面包车。最后,自己也开发出一个小车,我记得名字叫做“小福星”。我们当时市长为了鼓励,赶紧生产出20辆,当时开到市政府,不超过5公里路,有3台是背过去的。第二天,市政府广场上,市长把机关员工喊起来,要鼓励,有车了。散了会,也不敢开了,运回去了。
    主持人:我问一下,现在是中端,还是高端?
    邵总:后期,我们和起亚合作,这种情况下,我的产品是高端的。
    主持人:我们中国汽车能走向高端吗?别说自己。
    邵总:不太好说吧。
    主持人:光通讯这方面讲,是未来信息化非常高端的,我们走到哪步呢?
    崔总:哼通生产的光纤传输网络的产品,我们技术是世界水平的。任何产品,只要达到国际水平,就是高端了。
    主持人:这个高端是什么呢?
    崔总:我的产品、技术跟世界同行是同级的。看你能否达到高端,也要看你产品和同类公司在市场当中去竞争。现在我哼通(音)光纤产量在中国市场能够占25%以上。现在我成长空间靠什么,靠世界市场,靠国际市场,跟世界前五位的公司竞争。这几年,我世界市场开拓也非常快,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的销售,翻了两倍。
    主持人:我感觉有些东西抢不了,比如稀土,日立在专利上把你卡死了,蒋总你贡献你的思路。
    蒋锡培:法律有规定,创新的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公司,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否则没有人创新了。不过有一点,可以把这家拥有技术的公司买过来。另外,还是要看看有没有新的技术颠覆它。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现在开发的技术是2002年开发的,用是碳纤维作为其中的主要材料,用铝做成的型线,这样的技术做的导向就可以提高它的容量一倍以上,减少10%的线路损耗,使用寿命从30提高到80年。关键是不同环境下运行,比如冰雪,比如大山、江河。现在已经被大量运用了。这种运用能够减少材料的消耗。像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缺少的国家,一定要考量环保的承载能力,资源的承载能力,另外,要考虑到性价比是否好。因为一项技术因为先进,而成本极高,也难以推广的。现在,我们研发的方向瞄准全球前沿的技术和信息,以及一流人才,为国家所用,为全球客户服务。企业就有不断地创造价值,你能超越人家一点点满意度,你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就强了,竞争优势就明显了。现在这个时候,没有一个行业不面临生存发展的危机。我们原来电缆行业都是几千家,几万家,需要这么多吗,很多企业肯定以后找补着了,留下来的前十位要占到市场的2/3,甚至4/5以上。这些企业能否有你,现在还说不准。
    主持人:我了解你远东控股是电缆起价,有医药,有房地产有农药,还有投资,你是一个大制造,而不是按照高端走得。这是你的战略思路吗?干吗走高端,我走多端,走云端。
    蒋锡培:转型升级是必须的,无论在哪个行业清,你是逃不过去的,否则就没有出路。企业发展有多种形式,完全无相关的多元化。现在我们做的要聚焦再转交。我们规划设计,提供产品,施工建设,能效关系一体化服务,立马,这个市场空间就大概了。我聚焦与同心多元,风险相对小,还要聚焦于这个技术是否全球一流,全球领先,再加上能为客户解决什么问题。
    主持人:蒋总的思路,迈向高端技术仅仅一条线往上走,刚才讲控股有定投资的感觉。蒋总所说的聚焦非常重要,要么怎么走高端,还有客户需求。
    李楚源:现在经济第五波来说,医药这个产业还是比较朝阳的。作为医药产业来讲,也是要从移动互联思维今后可能发展到万物互联的新阶段。网络上,有新的语言,认为00后才是新兴人,90后是中年人,80后已经是老年人了。和世界日新月异。按照移动互联思维,焦点思维和快一任步思维。任何事物发展,快一步是很重要的。比如高铁在中国是快人一步,全世界影响很好李克强推销总理特别有底气。现在很多国家也在研究。制造业也是一样,怎么快人一步。
    还有焦点思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也好,很难做到方方面面都领先,可能在某个方面能够领先。有些小企业创新的比例很大,力度很大,当然创新确实有风险。作为大企业,除了自己自主创新之外,还有一个捷径就是购买创新。我们自己研发产品,时间很长,成本也很高,等不及,往往也会购买企业。有时候我们算了一下,买这个企业,比研发这个企业的一个产品花的费用还要少。
    社会有分工,现在到了万物互联的时代,比如你要洗一个衣服,洗衣机马上提醒你这个衣服已经洗了第十次,再洗还用用洗衣也,用电,现在衣服已经讲价到5元,可能,我说,我不洗了,很快有人来收购了。高端制造也是要符合这样一个潮流。怎么整合社会资源,创造高端,创造优势。
    主持人:既是讲创新,也在讲除了创之外,也可以去买,买不到技术,还可以买人。
    走向高端制造,不是往前冲就可以,速度快,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成先烈了。
    听郑总讲,这么多公司收购这么多,这是这是买的,那是仿的,思路,你一点一二三。
    郑元豹:大家都提得非常好。
    宝马、奔驰、劳斯莱斯是同一个起跑线,那你是高端企业,某一个技术比你好,叫做高端技术。高端企业要产品使用客户认可,大家认可你这个产品是高端的。这点上,中国企业要努力了,在中国是高端,在国外是中端。
    我们转型升级,有些人很痛苦,有些人是理论,有些人是概况的,我说转型升级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内部转型,第二是人才团队,第一流人才用第一流工作岗位,第三个技术转型升级。我们转型要上往下走,要学习欧洲德国标准,从德国标准走向全球。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