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总经理谢文彦发言
|
|
|
|
谢文彦:尊敬的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非常荣幸在这届年会上发言,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对辽河油田的关心和支持。 辽河油田是中国石油所属地区公司,1970年投入开发,上交税费2500多亿元,用工总量11万人,资产总值近130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基地。一个企业发展既要靠技术经济硬实力,更要依靠文化软实力,辽河油田从发展到全面建成,从产量突破41千万吨到产量达到1552万吨的历史最高峰,都是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持续创新、超越的结果。今天的辽河油田秉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光荣传统,将创业文化植根于发展实践,创新理念融入辽河人的心中。近年来,在国内外企业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弘扬创新文化、推动工作创新,敢于否定自我,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之路,借此机会,我同大家共同分享辽河油田的战略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十点体会。 第一,战略创新聚合力。我们的战略创新就是置身于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作为国有资源型企业,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义不容辞,实现科学发展任重道远,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辽河油田进入生存期及矛盾困难凸显,主要是勘探领域不足一万平米,受油品性质和开发阶段的限制,生产投入高,产量地建快,非油业务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尤其33万干部家属的切身利益完全依靠企业,我们是负重前行,简而言之,矛盾异常突出。面对矛盾困难,我们冷静分析、沉着应对,用发展破戒难题,立足十二五,努力打造千万级石油规模,到十二五末,原油产量每年都要保持一千万吨,将一千亿元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硬指标,力争十二五毛,经济总量达到1千亿元。努力建设幸福辽河、百年辽河,努力把幸福和百年放在纵横坐标轴上,幸福强调品质提升,百年强调时间延伸,围绕战略目标,我们明确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坚持巩固阵地与开疆扩土,最大限度获得资源。二是坚持油气为主与多元发展并行,优质高效的壮大经济实力;三是坚持管理提升与创新驱动并行,不遗余力地提升质量效益,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和具体措施保障下,我们有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通过战略规划、谋远虑、解近忧,给员工家属吃了定心丸,到去年,我们千万吨级连续稳产27年,创造了国内同类型油田的高水平,迈出了陆上石油工业下海的第一步,经济效益和税费贡献逐年攀升,走到了同行业的前列。 第二,科技创新动力。我们讲科技创新,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历久弥新,石油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油田的发展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辽河油田地下情况极为复杂,好比一个摔碎的盘子,需要千把钥匙开千把锁,油田已经进入快速递减阶段,这意味着许多资源型企业衰退的今天可能就是辽河油田的明天,怎么办?我们只有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引进吸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寻找延年益寿的良方。 为了多找油,我们创新勘探技术理论,储量发现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我们树立勘探无禁止区、找油无止境的理念,实现了勘探认识的新飞跃和勘探成果的新突破。为了多产油,我们推进开发方式转换,把不敢想变成现实,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产量的运营,其中的关键就是超前准备和应用了一批提高采出率的技术,相当于原有产量翻了一番,这项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了稠油开发的国际水平,像这样的技术已经有了十大类,已经推广到500多个井组。 第三,管理创新添活力。我们强调活力创新,依法合规,更有转变方式、改革调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油田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受国际油价波动振荡等因素影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资源、市场、政策一体化优势,推动管理提升,以四大结构调整为抓手,打破利益格局,在建设中需求突破。一是调整产量结构,辽河油田稠油占60%以上,自产的稀油主要用于稠油井降低开采。提高稀油高能油产量,年创新3亿多元。二是调整投入结构,把有限资金用在刀身,我们坚持安全环保民生项目倾斜,近年来,年年增加重大开发项目投入,压缩管理费用近亿元以上。三是调整人力结构,辽河人员人多,队伍不合理,问题突出,这是长期积累的特点,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再退出低观、抵消产能的基础上,积极利用新能源的优势业务,我们在西气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中打造了辽河品牌,成为主力军,年收入在百亿元以上,在也然其等新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稠油技术已经输出海外,生存空间进一步拓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辽河油田的创新实践是传承大庆油田精神的成果,是石油企业风险能源、创造和谐的缩影,通过创新实践,我们进一步坚定了目标之心、文化之心、发展之心,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建成双全企业,让幸福辽河、百年辽河美梦成真,谢谢大家。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