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学钏介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主  题: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培育航天科技英才
主讲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陈学钏
    尊敬的王忠禹会长,尊敬的邵宁主任,尊敬的朱总,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中企联、中企协对中国航天的厚爱,让我们有机会在此交流,向大家学习。我来自中国科技集团公司,大家知道,中国航天科技公司管理特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我们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的品牌,集团公司承担着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若干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的科技专项任务,作为中国航天的主导力量,中国全部的长征火箭洲际战略导弹,我们国家载人飞船、探测器、人造卫星等都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这些年来,在全公司党组坚强领导下,集团公司已经建设一支以30多位两院院士,一百多名学术专家,400多位两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目前集团17万名员工共有博士3100多人,硕士2.2万多人,各类高层次人才队伍数量在中国企业居领先的位置。
    下面从三个方面报告一下航天科技集团基于人才成长规律科技队伍建设工作。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人才工作战略化、科学化。
    一是研究科技人才特征,提炼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分析航天科技人才成长历程,将科技人才分为骨干、专才、将才、帅才和大家等5个层次,骨干就是专业主管,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专才就是各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主导技术发展,将才是航天型号研制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帅才是重大工程的设计师系列总师和领域首席专家,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大家就是杰出科学家,引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形成了航天科技人才的人才规律,也就是工程实践、培养骨干;长期积累,培养专才;一专多能,培育将材;艰辛砺炼,造就帅才,重德修身,成就大家。
    我们把握规律,指导人才工作,按照航天人才成长规律,根据人才不同特点和所属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针对性的培养措施,2011年组织了力量专门编写了航天科技人才成长之路,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规律,中组部要求发到全国县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人才所做的工作做指导,也供大家做借鉴。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人才优先战略。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人才工作先行的理念,按照型号,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坚持做到人才发展战略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通盘考虑、同时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与集团公司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相配套、相衔接。我们研究制定人才的规划,着眼集团公司长远发展,制定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以及领军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五个方面的重大人才计划,包括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创新人才开发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同时,为提升科技人才工作管理效能,我们还研究构建了由5个维度、18个指标组成的科技人才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实时动态监测科技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及时评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效果,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5个维度包括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集聚力、人才的投入、人才的效能,这5个维度共18项指标,我们也定期做了一些监测,从2010年到现在做了3年监测,从监测数据来看,人才队伍结构在不断地优化,人才的集聚力在增强,人才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加大,人才效能积极的提升。
     三是把握主业需要,实现科技人才科学管理。我们实现了人才分层分类差异化的目的,针对集团公司四大主业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我们坚持实施人才分层分类差异化管理,对型号研制队伍,按照“引进急需、加速培养、优化配置、鼓励发展、强化激励”的思路,重点强调队伍的整体开发和均衡发展;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的人才队伍,则按照“抓高端、抓核心、抓骨干”的原则,重点突出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同时,我们针对目前科技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不足等问题,像世界一流领航企业,人力资源对标研究,航天专家建设研究等,通过这些研究形成了一些制度,形成一些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航天应用产业和服务业队伍建设指导意见,航天功勋奖管理办法等,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成果。
  二、注重平台和通道建设,加速科技人才有序发展
  一是实施人才接力计划,着力培养科技将才。我们及时选拔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工作实绩优的科技骨干、专才担任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让他们在创新思维最活跃、创新能力最旺盛的黄金期得到重用;通过实施竞聘制、助理制,及时将发展强力大的干部放到重要的项目,重要的岗位强化力量,在实践当中长见识、增才干;对有发展潜力的好苗子,通过型号之间、单位之间的多岗位锻炼、多岗交流,加快提高他们的技术掌控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多岗交流我们在火箭、导弹和武器、卫星等方面实施交流,目前,集团公司430余名正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中,45岁以下的达到50%,平均年龄仅45岁。大家比较熟悉载人航天公司,6月8号我们国家实施神州十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平均年龄只有38岁。月球探测队伍35岁以下达到70%以上。
     二是拓宽职业发展通道,推动科技专才有序发展。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建立了研究、设计、工艺、质量、标准化以及产品化等专业技术队伍,设置了技术主管、主任师、总师、首席专家等7个不同等级的技术职务发展序列。根据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明确了11大类、27个航天主体专业,形成了由国家级专家、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院(厂所)级专家组成的三级专家队伍;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后备专家制度,按照后备院士、后备国家级专家、后备集团公司级专家等三个层次进行储备和培养,有意识有计划地将有发展潜质的技术骨干人才纳入后备专家队伍,在提升后备专家的能力和水平、加速年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同时,有效引导了科技人才在学术上发展、技术上进步,促进了科技专才有序发展。
     三是加强知识管理和传帮带,提升科技骨干能力素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利用航天器的数字化协同工作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将最先进的工具集成,把所有型号的历史数据集成,把各个专业的研究成果集成和归纳,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管理系统,把前人的实践经验变成标准、化为财富,使其共享。我们还坚持实行“导师制”,工作中注重发挥院士和专家群体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研讨、专业培训、团队学习、集智攻关等方式,恩帮助青年科技骨干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他们探索攻关路径、创新研究思路,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合作的协同风格。强化交流合作,跟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以及研究单位合作,着力引进海外高端的人才加盟航天,有针对性地邀请外国专家来华对科技骨干进行技术培训、专题讲座和合作研究,大力选派科技骨干赴国(境)外留学进修、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拓宽科技人才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参与国际合作、把握技术前沿发展方向的能力。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科技人才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培育优秀文化,传承航天精神。航天科技集团坚持用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作为鼓励和引导青年人才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大力倡导“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科技人才牢记“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大力宣传钱学森、孙家栋等老一代专家以及身边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激励科技人才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以创人类航天为目的,助民族腾飞为已任。激励科技人才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刻苦攻关,永攀高峰,激发科技人才成功抱效祖国。通过举行靶场试验队出征仪式、宣誓仪式和面对国旗的签名仪式等活动,激发科技人才用成功报效祖国、以卓越铸就辉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科学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科技人才评价方法的研究,构建了航天科技人才数字模型,结果评价的科技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直接职称评定相挂钩,调动科技人才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取定量与定性相考核的方法,通过年初颁发责任令年末考核评价强化两总的履职责任意识。
  三是建立组织制度,我们建立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和航天贡献奖,解决重大技术关键难题的人才给予重奖,最高额度每人每次一百万元,航天科技集团一共三次三批有15位都是来自一线的科技骨干。构建国家奖励为导向,集团建立为主体,各单位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激励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实行优先。比如说刚刚开完两会,十二届人大政协,有四个人大代表和九个政协委员,在这13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当中,其中有11位就来自于一线的专家。
  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宝贵财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今年年初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专门召开了第五次工作会,在这次工作会提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推进中国建设成为航天强国的行动纲领,在这些行动纲领里边,我们提出了九大举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把人才工作作为九大举措之首,我们提出要全面实施航天高端人才培养专项工程。要不断地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的激励机制,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科技大家、工程大师、企业家和技能大师,为实现我国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提供更加坚强的人才支撑。
   衷心的感谢社会各界对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学钏同志。
  下面请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束国刚介绍协同创新管理经验。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