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论坛: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健康工作的交流探讨
|
|
|
|
主持人:在刚才韩博士演讲当中,我们听到堪忧、有问题、异常的字眼,也可以看到现
在企业的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健康工作的现状有哪些需求呢,各位嘉宾有什么 心得体会,我们现在进入到第一轮主题论坛,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健康工作的交流探讨。非常 荣幸请出各位嘉宾。 张教授:陈书记先谈谈你们的企业。 陈小刚:大家晚上好,我们是石油企业钻井公司,我们有2000多名员工,40多支钻井 队,铁人王进喜就是搞钻井的,我们的队伍常年工作在野外,气候恶劣,环境不太好,因为 原离城市,有在隔壁沙漠、荒原深山,近年上级部门对关心员工健康采取了措施,从健康、 送关爱,现在每年给员工进行健康体检。不体检倒好,体检发现问题了,这几年体检的结果 来看,员工的三值都比较高,一年比一年高,而且每年有30多岁的员工猝死的现象,引起了 我们上级领导的关注。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企业家健康工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 台,我们咨询了很多次,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国力增强了,员工的健康问题、怎么长寿一 些,是我们企业的需求,也是我们当企业领导要考虑的问题,希望大家在论坛上呼吁呼吁, 除了关心企业家,也要关心我们艰苦奋战在一线的钻探的石油员工们,谢谢大家。 张教授:陈书记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企业特别关心员工送健康。送了很多健康,结 果是让我们企业员工的三高越来越高了。我以前我爹教育我早上要起早,我早上5点起来身 体是不是好呢?后来发现不一定,以前起来爬在桌子面前看电脑,后来发现要锻炼。我们下 面请林总介绍介绍华侨城情况 林惠惠:谢谢,各位嘉宾、各位嘉宾晚上好。到过深圳的朋友们对华侨城一定有非常深 刻的印象,华侨城和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紧密相关。华侨城有4万员工,2万人在深圳,还有 2万分布在其他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华侨城从区域走向全国。健康问题是企业在发展的 过程中很难忽视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包括整体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的问 题越来越被提到重要的程度上。刚才李明星副会长说了健康是快乐生活和快乐工作的基础, 确实是如此。在企业,实际上现在企业各层级的人员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比如华侨城 我们从管理上把员工总三个层面看,一个层面是核心的管理团队,还有第二个层面是关键人 才,大概我们界定为企业的员工的2%—3%之间,这些都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 作用得核心成员,他们的健康是企业非常关注的。实际上这些人群,我们自己内部说起来, 可能是有一种高处不胜寒,你看他是高收入,出席各种重要场合,其实可能身心皆疲。华侨 城的投资项目超过10个,每个项目投资额少则30、40亿,多则70、80亿,竞争我们的人经常 说一天的时间就是一辆奔驰,企业领导很难抽出时间关注自己的健康,我们派到大项目上的 老总基本上的状况都是出去几个月都回来了,压力非常大。全体员工来说,也是需要花很多 精力关注他们的健康,有效的引导。华侨城医院是华侨城自己投资建立的一所医院,他伴随 着华侨城的成长,一直在为员工健康、社区居民服务。医院规模也不算小,有150多名医护 人员,日诊量1000人,目前体检安排是这样的,超过40岁以上和关键人才,这两类人才是一 年两次体检,就是半年一次,其他人员一年一次,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在华侨城自己的医 院体检,但是体检结果一定回华侨城医院,进行定期跟踪。对关键人才以上的人才,医院实 行专人阅读健康档案,针对他的病情做提请。但是目前的医疗和保健之间的区隔不是特别清 晰,我们近期也在跟企业家健康工程在做一些沟通,希望我们把企业的医疗状况、医疗保健 提到更高的程度。特别是也觉得,企业家健康活动恰逢其时,让我们了解医疗保健方面,找 到更好的资源和平台,为企业服务。 从企业的角度,之前周秘书长来到华侨城,我们做一些沟通。他们也问企业有什么想 法,我们在推进工作的同时,我们面对我们企业的班子成员、关键员工做问卷调查,目前华 侨城不同的企业不一样,因为我们是一个多元发展的,有文化旅游、酒店、房地产、电子制 造各个企业情况不一样。有一部分企业买了补充医疗保险,有一些企业没有买,下一步企业 会规范这种管理,让每一个企业让员工和关键的核心人员享受在规范的机制下的健康管理和 整合的医疗资源,企业也有义务拓宽资源,为核心人才服务。 从补充医疗保险来说,国家出台政策很多年了,有5%的范畴可以在企业用于企业员工, 在基本药疗保险以外的,可以放在企业所得税里面,从国家宏观政策是配套的,5%的比例非 常高,对企业年金的比例是5%,从医疗费用方面非常少。我们的养老保险是年金我们可以把 5%的额度用到,但是在医疗这方面的额度是不足1%,未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我对企业的情 况的一些需求介绍到这里,请更多的专家给我们分享。 谢谢大家。 张教授:有健康意识,要对。我早上五点起来锻炼,专家告诉我这个时间锻炼基本是找 死,我们现场有专家,我们请王保平教授。 王保平:我首先提出了企业家综合症,但是还没有进入教科书,所以危害很大,尤其是 心、脑、癌。这些一个全世界统一的疾病,还有糖尿病解决的可能性存在不存在,难度在那 里?我可以肯定的说,心脑糖癌只要重视中西医结合,从基层发现的医学经验去广和推之, 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都应该是在中国人手里解决,应该变成一个可治可愈的小病。我们 经过20年的观察,没有一例是失败的,是没有一例是死亡的。我想题型企业家,根除,我在 很多医学会上不说根除,但是我这里说,我们总共10万多病人,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这 五高,就靠血液健康。我们91岁,111岁都有可能,关键是活出质量,活出生命的宽度。企 业家要知道三个明白第一如何吃喝,早晚两餐,早餐不知道吃精,晚餐不知道吃少,完善是 最容易多吃多喝的,我们夜间的心率、血压缓慢,晚上吃饱喝足了看电视。还有一个喝水, 太不注意喝水了,我们10年之内没有喝过当地的自来水,这个事情我们自己解决,水的问题 不多说。如何运动?早了九点以后雾霾从会散去,晚饭后看完新闻联播就是走路快跑,走10 —20华里,心率不要超过原有心率的30%,年轻人、中年人保健、养身完全不一样。年轻人 怎么运动都不保险,年纪大一点的人我建议三七开,七分是静。血液健康、大脑健康、所以 要注意大东西,不要小看小的东西。只要这样改善我们何愁、何忧、何患。有重大疾病首先 要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关键检查和治疗结合,关键在救命,我们既然有救命的手段, 为什么不推而广之,这是造福于人类的,再有一个,我们要把医疗的器械推广,这个图是先 是支架后面是制造了血管,还有血管再生,这个再生因子是很强大的。血液、血栓发生的巨 大的改变。 谢谢大家。 张教授:有好的意识要有好的做法,以前我们说个人过来体检看看健康不健康,来的时 候挺健康没过多久就不健康,在公司是干咨询的,压力大,所以一个人进来光学议论不行还 要再学两样请老中医讲养生这个课题要通过,第三是学太极拳的,这三项完了还用去您那里 吗?开玩笑。下面有请大亚湾的徐总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情况。 徐洪芳:各位嘉宾大家晚上好,我来自中国广和集团大家不熟悉,可能提起大亚湾核电 站大家就比较熟悉。中国广和集团是以核点为主业的特大型能源企业集团,包括了一家核心 企业和下属三十多家成员公司,员工接近3万人,以实现国家、企业、员工和谐发展为目 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发展,关心员工身心健康,为了适应核电快速发展,维护促 进员工身心健康,保护核心人才资源,在2006年,领导提出来,要加强员工保健,搭建保健 工作体系,所以我们做得比较早,今天也非常感谢主办方和承办方给这样的机会,我就把这 几年的工作跟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分享一下。 这些年的工作,我们从三点,从企业的健康保健工作的模式来讲,我们的体会有三点: 第一点领导重视,政策给力。第二点自上而下以点带面。第三点搭建平台覆盖全员。 第一点,从06年提出搭建保健工作体系,专社保健部门,围绕员工身心健康,开展以疾 病预防工作为主的工作,先后发布了健康保健工作指导意见,和广和集团保健工作管理办 法,并提出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筹规划,分析管理、覆盖全员、突出重点、内外结 合、优化资源这样一个保健工作的原则。而且在2006年,集团从06年以来保健组织架构在不 断完善,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集团成立了集团健康保健委员会,我们委员会的主任由我们 集团的负责后勤领导小组的副总担任委员会主任,我们有这样的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 这些年使我们的保健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领导重视和政策支持是企业健康保健工作的一个 有力的支持保障。 第二点,自上而下,以点带面。我们保健工作是从核心人才的健康管理入手,从我们的 整个企业核心主干、企业的技术人才团队开始做起,从精细化健康管理,包括建立健康档 案,体检管理、体检后的评估、分析,疾病的预警,个性化健康保健计划方案的定制,就医 支持等等,全方位、全程的、主动的全面的健康管理。通过这样的服务,连续从2007年开 始,到2012年,他们的团队成员的健康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健康指标,包括了血脂、尿酸、 体重这些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而且,这些年来,慢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发病在下降,这 些年我们社会人才的健康突发的案例非常多,但是我们的团队这些年来,基本上没有重大问 题,只是在今年有一例非常早的病变。通过这样的管理核心团队他们从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 方面不断提升,健康指标改善。成为这个团队生活方式的践行这、倡导者,对我们企业健康 工作有了推动的支持力度。 第三点,搭建平台,覆盖全员。让全体员工实现保健人人享受,怎么样让资源最大化利 用,我们搭建了健康保健平台,我们的健康保健网,还有我们健康保健管理的信息平台。其 中还包括的健康管理的自主平台,还有我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平台,资源网络平台,包括了北 京企业家工程给我们建立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使我们的员工,让重疾员工尽早通过这样 的绿色通道为他们尽早的解决疾病的整治。通过这几点使企业员工增加凝聚力,使企业更加 和谐,是企业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