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宋志平发言

    尊敬的忠禹会长,尊敬的李伟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我是一位央企的代表,刚才主席报我名字的时候,大家看到我是两个央企,一个是中国建材,二是中国国药。这两个央企同属于在竞争领域,之间并没有关系,是国资委两个平行的央企。我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讨论的一个题目是在转型中,行业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如何调整的话题。
    大家知道经济发展从高速进入到中速,一方面这是客观现实,我们不可能再恢复到过去两位数成长。第二,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基数已经很大了,刚才李伟主任讲了。但是我们遇到很大的问题,遇到什么问题呢?遇到了我们很多行业过剩,遇到了很多行业都恶性竞争,这样会带来什么问题呢,由于效益的低下,企业就推动政府,希望政府多做一些大的投资,财政的投资进行拉动。这又回到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这样一种循环。但应该说,今天这个循环是做不下去了,我举一个数字,中国的水泥去年卖了多少吨呢?20.8亿吨,全球一共是多少亿吨?35亿吨,大家想一想,20.8亿吨的水泥,还能再无闲置地增加吗?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就速度而言,我们到了适可而止的时候,问题是说,这么多企业效益低下该怎么办,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过去这么多年来用得比较多的是技术创新,技术结构调整,但是今天的问题非常大的问题,是组织结构调整,行业的整合,这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像水泥厂,全世界的集中度前十家是70%,中国前十年“十五”末是10%,“十一五”末是25%,去年是26%,到“十二五”末,我们工业规划里边是到35%,各位企业家,我们大家想一想,这么分散的工业,这么大的量,工业会是什么样的市场状况呢?无序和市场竞争。
    重庆也是一样,重庆前几年水泥价格很高,大家都建了水泥厂,今天的水泥是全国水泥的“洼地”,重庆的水泥厂就说,中国建材应该来解放我们来了,最近我们在这儿成立了西南水泥。我们现在不用行业整合和组织结构调整的方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过去几年中国建材从很小的水泥企业发展到了3亿吨水泥的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泥企业,去年销售收入也有两千亿。
    中国国药的故事。中国医药行业有多少家分销企业呢?有两万家,美国友多少家呢,有三家覆盖全美国。大家想一想,有两万加以要的销售商在销售药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过去三年,我在中国医药集团推动中国医药重组,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中国医药集团销售收入也达到了1250亿,今年要到1600亿,这两家企业都要进入500强,建材已经是500强,国药今年也要进入500强,通过结构调整和行业整合,把企业做大,这又带来一个问题,央企为什么要疯狂的扩张呢?为什么挤占民营企业的空间呢?为什么大局的收购呢?我想说的是,我们国家的结构调整央企在里面要发挥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作用,建材一方面在联合重组民营企业同时建材和国药在资本市场,通过公众化走市场化道路。无论中国建材,无论中国国药,国有资本只占40%,社会投资人和股民占60%,而且国家资本还在进一步下降,这就是说我们要按照市场的规律把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又按照市场的规律把企业进一步公众化、市场化,这就合乎逻辑了。所以在整个重组过程当中,我们并没有遇到市场上所谓的抵抗,我们在和民营企业合作当中,是与和水的关系,大河和小河的关系,是互补的关系,是产业链上互相帮助的关系。因而我们提出不是国退民进,也不是民退国进,而是国民共进,我们构筑一个共同的融合体,完成中国大企业时代的到来,中国大企业现在有61家进了500强,这个数字还要增加,日本没有那些大企业,韩国没有那些大企业他们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想这个国家呢?同样中国也需要大企业的崛起。大企业就需要很多企业联合重组起来,这是一个规律,这也是一个过程。
    企业做大了,风险大?我觉得风险和大小没有关系,只是大的倒掉,带来的危害更大了,影响更大了,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找到一套控制的方法,实际上大家看美国的黄页电话本,十年前80%的企业都不存在了,为什么?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大企业相对稳定,但是大企业倒了,危害更大,我们要加强大企业的管控,这就是说大企业的管控很重要,中国建材和中国国药一路成长过来,每年复合增长率50%,这粮价企业能够稳定成长,原因是我们通行了一种叫格子化管控理论,把每一个公司装在一个格子里,对他的行为进行规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展开了,网站上有一些介绍。
    我想用两三句话说一下关于企业家的责任。中国企业家最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产生先进的思想,有思想才能被人尊重,我们现在企业都做大了,我们和国际跨国公司之间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在于思想,我们能否站在这样的高度指导行业,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境界,所以我觉得作为企业家是产生思想那个人,在发展观上要把全人类福祉,国家的政策,行业的利益结合到发展战略里边,在利益分配上我们应该有共享、分享,有这样一个原则进来,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把环境保护,把安全和社会责任放在速度规模和效益之前,我觉得这些非常重要,所以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这些观点跟大家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最后一位演讲者宋志平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上午演讲很精彩,有13位先生围绕着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家的责任,围绕着扩大对欧贸易的合作两大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我们奉献了世界的智慧和珍贵的借鉴,我们再一次对他们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
    朋友们,发展改革的过程蕴藏着机遇,开放的道路充满着挑战,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一巨大变革中,在全球经济格局重组大趋势下,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将放眼世界,抢抓机遇,改革发展继续前行,希望各位嘉宾继续关注重庆,继续关心重庆,关心我们的两江新区,我们愿意与大家一起携手并进、合作共赢。上午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午会议结束)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