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发言

    我想表达三点,第一对会议主题的认识。会议主题很好,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家责任,我认为这个题目提出互为因果的关系。企业家责任,我认为就是企业家精神,在这个互为因果关系当中,企业家精神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呢?就是熊彼特所说的,破坏性的创新,也就是如果企业取得很大的成果,特别在行业当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必须破坏你自己,利用体系性,否则你被别人破坏。手机行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先是摩托罗拉,后是诺基亚,现在是苹果,所以说,企业家精神太重要,但是又太难保持了,原因在于什么呢?原因在于如果你要有企业家精神,只有永远自以为非,永远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你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在海尔有一种观点,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如果你以为企业成功,你离失败不远了。为什么?如果你认为你成功了,你只能想我太幸运了,我只是踏上时代的节拍而已,时代变化非常快,永远踏上时代的节拍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只有研究,时代变化是什么,我怎么样适应它。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课题,我们怎么样在互联网时代创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管理模式,互联网时代把传统管理时代理论抛弃掉、颠覆掉,传统管理时代的管理理论是什么呢?就是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当中提出来,论分工当中提出来,统治企业管理理论200多年,给我们带来两大贡献,第一是制造方面的流水线最有效率,第二管理方面的科层制度,古典管理理论叫官僚制,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两条都不适应了,为什么?九十年代美国学者哈默和乾彼提出合工理论,合工理论取代分工理论,用户要什么我要提供什么,不能说用户要这个产品,我告诉你我这个流程没有走完,这么多部门没有审批完,不行,必须今天就满足他,好了,只能跟着用户走,把你的流程改变掉,这就是流程再造,把你的部门合并掉地所以说,现在不是以企业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企业唯一能做的是跟上用户点鼠标的速度。
    做到这一切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三大标准:第一大标准从外部来讲,企业于用户之间的零距离,这是外部来讲的。第二,内部来讲,内部所有的员工充分放权,让他们可以自主管理。第三,要与企业所有相关的合作方都能够成为利益共同体,可以共享利益。共创价值,也就是说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博弈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
    如果要达到这三条,应该怎么样做呢?海尔所进行的探索。我们探索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到现在已经做了好几年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始终觉得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抓住时代的步伐,我们自己在时代变迁的时候企业一定是挑战与机遇同在,换句话说企业幸运之神和死亡之神与企业同在,如果要抓住时代的变迁抓住时代的机遇,等于抓住幸运之神,如果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定和死亡之神拥抱。我们这几年做了什么呢?包括哈佛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非常关注,他们想把它写成一个案例。简单来说就是人单合一双赢的模式,人单合一,首先人就是员工,单不是狭义上的订单就是用户资源和用户需求,把员工和用户连在一起。同时双赢是什么呢?员工再创造用户价值的同时体现自身的价值,大家可以想,我们做得这个模式方向就符合了现代管理理论三大标准,第一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第二对内部员工充分放权,自主管理,第三与所有的合作方共存共融。
    我们做到现在,我只说一个结果,把组织做成什么呢?不是做成过去分工理论的正三角,过去组织就是一个金字塔,最高领导在上面,员工在下面,现在把它做成一张网,把企业组织做成网状的结构,为什么?因为用户的需求是个性化,个性化就是碎片化的需求。打一个比方来说,像一个五彩缤纷的马赛克墙一样,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现在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企业也变成一种网状的,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把两张网合到一起,在动态过程当中满足用户的需求。前两天我在旧金山,与美国现在最知名的管理专家加里·哈默探讨过这个问题,他非常认同,他写了一篇文章,海尔把一个金字塔倒转了,倒转180度,而且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管理应该是一个目标,叫做消灭管理者,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有对自己的用户负责,不存在管理者指挥塔和指定他,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契合了今天会议的主题,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主要领导者所谓有职务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而是每个员工都在这个平台上预备了这种精神,企业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够基业常青。
主持人:
    谢谢张瑞敏先生,下面请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先生发言。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