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提问(七)
    提问:姜书记你好我是青年政治学院教企业文化的老师。我有这样一个问题很关心。就是我提一个非常微观的问题,咱们首钢搬迁确实是一次战略大转移。在媒体和人的认识上知道在转移过程当中,即使要满足社会要求,服从大局,还有员工的怀旧情节。这种情况下实现了顺利的搬迁和转移。我的问题是首钢搬迁转移过程当中怎么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毕竟人的认识不是同步发展的。谢谢!
    
    姜兴宏: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关键。也就是我们首钢搬迁调整当中正在探索,正在研究,正在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发展到88年走到今天的时候,突然间在北京,在石景山要停下来。然后到河北省,到海边去钢铁。实际上这里头确实是像这位老师讲的那样,这里有一个文化,再建和融合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没有解决,或者正在解决。我们现状是这样。我们有88年的历史,有30年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有首钢工人优良传统,有共产党、国家、民族对我们的认同、支持,这个在习惯上,在惯性上保持了我们能够向前发展,能够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但是,现在党中央给你的业务不是以前的,现在是科学发展,而且温总理说你要建设一流的企业,不是简单的搬迁。所以我们想这种情况我们要树立新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这就是世界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环保一流。另外总理说搬迁调整之后,首钢就两个字,“先进”。国内先进,世界先进。在这种情况下跟我们原来的东西有些冲突了。有些不一样了,有人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原来老是生产大陆货,生产什么东西?生产建筑材,常材,这个东西生产起来比较简单,粗犷式的管理,板材是27个人,很大的团队,价值观你平时的生活习惯,工作作风不一样,我去年在迁钢的时候德国来了人家就是一板一眼按制度办事。到年终开职代会了,我们员工说我们得提前投产,德国说了我们按合同来你,你还有几次试车,不试车不允许生产。我们工人说了我们试了就这么多次都没什么问题,你老磨什么洋工,发生了文化的冲突。我们前些年就是要快,但是德国的技术专家讲了板材生产,现代生产,科学生产就得按照制度来。你实验100次了,说是没有问题了,但是我们规定你实验102次,你必须把这两次给我做完,不做完就不能投产。我们的职工瞪着眼睛跟德国的专家吵,德国的专家不屑一顾,怎么吵也不行。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需要,进一步的掌握。
    下一步我们来到了河北省,来到了唐山,我们再和唐钢一起合作,两个也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优势,我们需要融合,所以我们现在的企业文化处于这样的情况,优良的企业文化,88年的积淀给我们铺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实我们生产世界一流的板材需要我们向国内外专家学习。所以我们正在打造新的企业文化,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和各个部门,不同企业要学习,要进一步的前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为首钢新的辉煌奠定文化支撑。这是我们具体精力的支撑。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站点地图 - 客服中心 - 常见问题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免责条款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