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第二场论坛现在开始,首先我们请出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王成荣教授,下面我们请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于汝民总裁、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刘焕虎、天津市政研会秘书长王金树。
王成荣: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和各位共同分享天津港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首先祝贺于总获得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这次我们共同回顾天津港企业文化的进程和经验,和我们一起共同讨论的有刘主任、王秘书长,主角还是于总,请于总多谈谈经验,大家相互交流。
大家知道天津港是非常重要的港口,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可以说近五年来,由过去默默无闻中国北方的一个港口,到现在跻身世界十大港口之一。刚才我跟于总聊天,现在的天津港已经排名第六位,2005年货物吞吐量2.4亿吨,这个非常了不起。在这个过程中,不光是吞吐量增加了,企业规模不断发展,而且企业文化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
天津港提出的目标是建世界一流的大港,而且给员工带来快乐,以人为本,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们先请于总简单介绍天津港的基本情况。
于汝民: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天津港,也向大家介绍天津港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也愿意把这些成果与大家共享。
天津港应该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在1860年鸦片战争之后,天津港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口岸,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作为天津港集团公司原来是天津港务局,一直是在交通部领导下的政起合一的单位,后来我国进行的港口改革,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下放到地方,实行以中央和地方双从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机制。在2002年之后,我们国家的港口进行了第二轮改革,是以政企分开为标志。天津港(集团)是在2004年由天津港务局转化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天津港发展的一个历程。
刚才王教授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天津港的吞吐量达到2.4亿吨,按照现在国际上港口的排名在第六位。应该说在世界排名的前六名当中有四名是中国的港口,向上海港、宁波港、天津港,也就是说我们在全国属于第四名。首先我们国家的港口行业在世界的港口行业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这个行业的发展,造就了天津港的发展。这是天津港的基本情况,从世界排名来看。
从中国实行企业500强以来,天津港始终在500强排名之内。在500强当中,按港口行业来说,我们属于第二港,上海港一直排在我们前面,我们是第二。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就是因为500强的排名主要是根据营业额。也就是说,我们在全球港口排名里如果按照营业额来算是第二名。这是天津港的基本情况。
王成荣:
谢谢于总。于总刚才谈到中国的港口业近几年发展都非常快,这是依赖于中国经济发展强大的后盾,因为中国进出口量急速增加,大量的出口、进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非常想知道除了客观的原因,经济发展促进港口发展,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怎么样推动我们的港口建设,是不是先听听主管部门刘主任的意见。
刘焕虎:
我是天津市交通委员会,是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天津港的发展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天津港的发展文化建设方面也是很受益的,天津港实施了文化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共同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天津港实施了以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我感觉到天津港企业的发展深深受益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王成荣:
谢谢刘主任,王秘书长您作为天津政研会,天津港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您也是非常熟悉,从您的角度谈谈?
王金树:
刚才于总作为港口的简单介绍,关于文化发展这块,我就不详细说。作为市委宣传部来讲,认真落实,特别是中央这次六中全会决定,建设和谐天津,建设天津文化,作为港口文化,港口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天津和谐社会和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市里面来讲,从市委、市政府对天津港的支持、指导,包括投入还是很大的。戴相龙市长到天津来,半年来六七次到天津港,这是在天津领导人当中没有的,这么的高度重视。因为市委和政府看到了天津港的发展前景。
作为文化建设这一块,天津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天津文化发展规划,作为港口文化,作为企业的文化,特别是港口文化,是天津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我们思想政治研究会也是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港口文化的研究我们也在着手,天津港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一会儿于总会介绍关于文化建设这方面,培育了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尤其是孔详瑞,12月份可能还要开全国会议,培育了这样的先进代表。我们也想借此机会跟大家交流、学习,特别是天津港获得了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会有大的发展。
王成荣:
刚才王秘书长讲,天津港的发展跟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分不开。最近我看了一些资料,我感觉天津港企业文化建设当中有几个亮点,其中一个亮点,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愿景,这个愿景用他们的话说,建设世界一流的大港。我们现在排名世界前十名当中(第六名),世界各大港口,天津港发展很长,但在以前还排不上名次,只是近几年突飞猛进。像我们的香港、新加坡等大港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香港在集装箱市场占第一位,后来被新加坡超过了,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不仅港口好,而且管理非常好。我听他们讲,12小时之内,世界各国的船只申请进港都有可能进港,他们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
天津港只是近几年发展的非常快,怎么样在很短的时间发展起来的,向大的港口看齐的,世界一流是什么样的目标?或者我们的标杆到底是哪个港口?
于汝民:
我们说的世界一流大港,是在2003年提出的,包括三项内容:首先叫规模化。要达到世界上前几位港口的规模,没有这样的规模称不上一流大港。
一个是国际化。因为港口是对外贸易的窗口,如果不能有效实现国际化,就不能和国际接轨,是关门称霸王。你的一切方式都应该和国际接轨,其中包括企业文化也要和国际接轨,融入世界文化当中。
第三,现代化。要使我们的港口在技术装备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03年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确立的三项基本内容。
应该说我们在不同的时期,瞄准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因为日本发展的比较快,我们瞄准的是神户港,作为我们的目标港口,我们要学习和赶超他们。应该说现在在集装箱吞吐量上都已经远远超过它了。不管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不比神户港差。到了九十年代,我们的港口在世界排名上有是往前走,我们瞄准的目标是(路德丹)港。进入21世纪,现在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应该说我们追赶的目标就是上海港。同时来说,我们有信心在港口的企业文化建设里面,我们希望成为全国的,甚至世界的标杆,希望他们向我们学习。
王成荣:
刚才于总给我们解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标。我觉得最后支撑大港的是人,天津港特别重视以人为本,重视员工队伍的培养,尤其是重视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培养。是不是先请秘书长谈一谈,天津港怎么重视人的?
王金树:
应该说天津港据我们了解,经历了三个思想转折过程:一个转折的过程从交通部管到地方管,这个过程从领导班子到员工有面对现实、适应地方管理的问题。
第二个转折过程由企政合一,变成了纯企业的过程。企政合一因为有政府职能这部分,还要行使管理这一块的职能。作为企业来讲,纯属于盈利性的。
第三个转折过程,面对现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从集团化之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是这三个过程,人的观念、人的思想是最主要的。小平同志1986年视察天津的时候,是这样理解的。说“天津港下放两年来,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些地,一改革效益就上去了。”这里提出一个观念的变化,员工队伍的变化。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讲政治,讲政治在天津港来讲,集中体现在天津港企业文化发展中。
天津港企业文化主要是塑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提升了员工的队伍素质,促进了港口的发展。这么多年来,我作为党委来讲,作为局领导班子来讲,在抓人的观念上,紧跟政治形势,有平台可以展现全部才能,有学校可以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同时又激励奖励机制。天津港在做人的文章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王成荣:
刚才王秘书长说了,天津港做人的工作上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做了大量的工作。给我体会最深的天津港有两句话:在建设世界一流大港的同时,要把天津港建成员工快乐之家。还有一个说法,核心价值叫发展港口,成就个人。于总谈一谈怎么叫发展港口,成就个人?
于汝民:
我们提出全面系统地建设天津港的企业文化是在2002年,实质上讲,作为天津港百年历史的老港,作为一个企业是超过50年的一个企业,实质上已经形成非常深厚的企业文化的积淀,只不过是在历史上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的领导并没有加以总结概括、推广弘扬,是自然存在的。2002年我们提出建设全面系统企业文化的时候,是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天津港在历史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哪些是需要弘扬的,哪些是需要剔除的,哪些是需要注入的。
天津港从1860对外开放之后,当时受招商局影响非常深,是买办企业,在天津港发展历史当中,开放的历史是始终的。在52年重新开港之后,在50多年的历史过程当中,我们经历了计划经济的时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当时艰苦奋斗、团结拼搏这样的企业文化也都是有的。我们缺什么?我们经过当时的分析认为,我们在以往的企业文化当中,缺乏以人为本,缺乏对人的尊重,缺乏对人的积极性的最大限度的调动。因此,我们在2002年确立了天津港的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的时候,当时提出来叫“发展港口、成就个人”。应该说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还有些人不太接受。发展港口,怎么会成就个人呢?应该满足客户的要求,或者为国家多做贡献,怎么是成就个人的说法呢?实际上,我们在当时就已经考虑到我们的主题共享价值观,企业的发展是和谐创造,因此我们提出这样的核心价值观叫“发展港口、成就个人”,提出我们的愿景“建设世界一流大港,职工快乐之家”。同时我们企业文化建设三大目标锁定在成为一个兴旺和谐的大家庭;成为一支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的军队;办成培养人的大学校(学习型的企业、学习型的组织),通过学习得到提高,成就个人。我们可以从这个体系当中明显体会到,这就是始终突出了人在企业当中的地位。我们以人为本。
王成荣:
于总的解释我们非常受启发。我觉得天津港的经验当中,以人为本是最富个性魅力的,刚才通过于总的介绍,包括王秘书长的说明,说明天津港对企业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企业到底是什么?翻开字典企业无非是取得盈利的经济组织,是赚钱的机器。但是通过天津港告诉我们,企业不光是赚钱的机器,企业是一个生命。作为生命,有其存在的追求。企业根本的目的是给人带来快乐,不光是给顾客带来快乐,给社会带来快乐,同时也给员工带来快乐,经营的过程就是寻求快乐的过程。尤其刚才谈到企业本身发展港口过程中成就个人,过去我们不是很理解,一个员工来到企业就是为企业整体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反过来我们发展港口过程中也成就个人,这就把关系摆得非常好。列宁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商品经济将造成独立人格”。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都是有独立的尊严、独立的人格,个人价值释放的过程也是公共价值增加的过程。一个企业说来说去,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人们来到这个平台,天津港两万多职工,在这个平台上,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大家相互配合,成就了发展世界一流大港的目标,但是每个人的目标又得以实现,这是非常好的契合。我们现在的企业有的是只要你来到这个企业,就要服从我的企业做,我想这样的企业不会有活力,真正有活力的企业是找到企业整体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最好的契合点。
在这样一种理论下面,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要发生一些变化,以前我们有一种砌钻理论,每个人都是一个钻头,但是到这里,企业需要把人磨平。这是过去的理论,现在的企业是砌墙,而不是砌钻头。我觉得这也是企业在文化建设当中最基本的问题,我想天津港具有自己独特的经验,独特的理解,是值得我们很好的学习。
最近我看到天津港在宣传一个人物—孔详瑞,知识型员工,一个普通的员工在自我的岗位上,几年时间发明创造50多项,还有很多技术是以孔详瑞命名的。
于汝民:
刚才王教授讲到了孔详瑞,他现在是各大媒体宣传的蓝领专家,一个工人的标杆。应该说他是在天津港这块肥沃的土壤上茁壮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孔详瑞之所以能够在天津港这样的土地上成长和发展起来,是和天津港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的,当然他本人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很多的牺牲。
天津港是为每个职工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这个发展的平台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方面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比如说你作为一个新毕业的学生,你进入天津港首先需要获得工作经验,需要进行培训,我们给你这样获得经验的机会,给你提供培训。我们有企业的培训中心,对新进企业的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这是我们成就个人的一方面。
第二方面,当你工作有成绩的时候,你该得到的物质利益体现在绩效考核上。我们的绩效考核是非常严谨的系统,你为企业做了贡献,做出成绩,该在物质上得到奖励,就得到物质上的奖励。
第三方面,给予每个人提供一个成才的机会。我们是打破了所谓的干部和工人的界限,只有操作岗和管理岗,但是这两个岗位是可以流动的。所以的管理岗都是公开招聘,操作岗的人可以通过竞聘进入管理岗,管理岗的人可以通过竞聘到领导岗位。这是一种成就。我们除了物质上、职务上的成就之外,对于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的要给他特殊的荣誉。比如每年评出一些领导干部是最受职工欢迎的,或者做出突出贡献的都要进行评估。
孔详瑞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佼佼者,是这里面的蓝领专家,反映了天津港是培养人的学校,你能够在这里成长,给你提供各种各样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反映了天津港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中国的港口企业,以至于其他的老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对企业要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的过程当中,可能很多原来的老工人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天津港企业明确提出“无过失不下岗”这是在90年代初提出的,是针对当时下岗分流,减人增效提出的。但是无过失不下岗,但是不能光养人,所以我们让员工再学习,学技术。这时候孔详瑞式的人物就出现了,适应了由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就需要大量的蓝领专家。应该说时事造就了孔详瑞这样的英雄。
王成荣:
无过失不下岗和我们政府的减员增效好像不太一样,天津港做的非常好,不是无过失不下岗,而是把企业一所学校,让员工提升自己的素质。刘主任主管铁路、公路、港口,在咱们的交通系统里面,是不是特别普遍?
刘焕虎:
天津港是交通系统的标杆单位,有很多许多其他企业学习,刚才于总介绍了很多方法。以天津港这次获奖为契机,在我们系统掀起向天津港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活动,目的促进天津交通事业,为滨海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成荣:
天津港光靠一些激励措施,好的文化感召够不够,我听说于总上任的时候还有一些承诺,2002年上任的时候,曾经承诺很多职工,只要大家好好干,拧成一股绳,大家都有大房子,每人都有汽车,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于汝民:
应该说不是一个承诺,是我的一个目标。02年有一个媒体记者访问我,他在访问我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你就任之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当时我说了两条,他有点吃惊。我说我希望天津港的职工都能住上大房子,都能开上私家车。我说你先不要报道,你过几年再看。事情过去了几年,我们根据最新的统计,我们在最近这几年,50%的人买了商品房,有超过20%的人有私家车。当时媒体记者很吃惊,他说你为什么不说你企业的利润要达到什么水平,营业额要达到什么水平,而你把职工住房子和开私家车当成你的最大愿望?我说如果我把企业经营不好,这个企业都亏损了,不要说住上新房子,花工资都困难;不用说开私家车,上班都很困难。我的企业发展了,职工才能住上新房子,开上私家车,这是必然的结果。我不能把国家的财产卖了之后给大家发钱买房子、买汽车,肯定企业是盈利的,发展的。我说,企业盈利的很多,但是把职工问题解决好的不多,我要做后面的。
王成荣:
看来企业文化建设还是要有一定的基础。讲企业是命运共同体、精神共同体,还要有物质共同体,首先要有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分不开的,光是倡导口号,有几个词宣传不行,还要有实际的做法。
作为一个港口行业,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不是生产车间,不是标准化的作业流程,我们的工作可能是非常分散的,有人可能在开票,有的人可能在码头上做指挥,如何让每个人尽心尽力的工作,会反映港口的水平,服务的水平。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一定是服务特别好,每个人都是尽心尽力工作的,天津港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我们的客商是怎么认同的?
于汝民:
王教授刚才讲的非常到位,尽管他可能对港口的具体业务不了解,但是对港口的整个运作性质是了解的。港口的操作、管理、业务很多不像生产工厂一样是标准化的,有很多的非标准的东西。我们要解决提高服务质量的问题,如何让客户满意,就是我们要把一些非标准的东西变成标准,实现标准化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要解决员工能够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去做好自身工作的问题。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如果只是讲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没有工作标准,很难提高,很难做的标准化。但是如果只有标准化,没有员工的热情,可能这种标准是流于形式的,是贴在墙上,写在书本上的,不能落实。
我们解决标准化,整个企业通过了ISO9002系列的认证,使得我们的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实现了标准化,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有标准遵循。比如说我们对上集装箱的车,从进大门到出大门不能超过20分钟,因为进大门和出大门的时候,我们都有检查桥,都是有记录的。从进去到处去不能超过20分钟,反映我们的服务工作效率。这个车进来了,20分钟一定要卸下来,让你走。原来没有标准,原来非标准的东西变成了标准的东西。
还有很多业务工作,都是以这套流程,在多长时间以什么样的质量完成都是有标准的。
其次,无论多少相近的标准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工作,所有的范围。这些靠职工的工作热情加以弥补。每个员工都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满腔热情的态度投入工作,有些规章制度是没有的,标准化没有的东西,只要职工尽心尽力去做了,仍然能够使客户满意。
我们企业文化解决几个方面:文化制度上、员工积极性调动上也是企业文化发生根本性的作用。
王成荣:
一个大的港口分工非常细致,港口的工种我不知道,可能几百个甚至更多,不像标准化机械的作业,非常规范,而且在一条生产线上,港口可能是靠自己独立的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标准,但是标准不能管到每件事。怎么样做到无缝管理,如何每个环节衔接非常好,这个时候光靠规章制度,既定的标准是不够的,关键的是文化起了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相互协作的意识起了关键作用。我一直在想天津港之所以做的这么好,一方面反映他们实实在在的管理搞的非常好;再一个在这个管理之上,文化做的很细,文化落地了。
虽然时间不长,做了一些讨论,我想我们的感触也是非常深的。请三位嘉宾每人就今天讨论这个话题做一个总结,谈谈你们的感想。
于汝民: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的根基,是企业保持长生不老的强心剂。只要把企业文化真正做扎实,企业就可以沿着正确的道路长盛不衰发展下去!
王金树:
企业的文化也应该是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是三个代表先进文化的其中的组成部分,但愿所有的企业都重视文化建设,所有的企业都能够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壮大我们的国家实力!
刘焕虎:
天津港的企业文化很好的诠释了他们发展卓越的人文思想,体现了诚信、责任、稳健的性格,他们所倡导追求的企业和谐都体现了天津港强烈的文化创新精神,我认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召力!
王成荣:
刚才大家分享了天津港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我们感受很多。天津港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得成功得益于他们的管理,得益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天津港一直有一个说法,打造天津港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的大港,我想成就这样的目标,离不开三个重要力量:
第一个重要的力量,作为一个港口虽然不是工业加工企业,但是需要技术,需要港口当中特有的一些经验系列、操作系数,一些供应链的东西。现在还在培养所谓的蓝领知识型工人,在塑造特有的技术。
第二个重要的力量就是管理,虽然今天的主题没有谈管理,我们发现天津港两万多人协作体,管理非常精细,管理非常到位。所以造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管理的培育。
第三个重要的力量文化力,天津港有了很好的共享价值观,发展港口,而且成就个人,把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结合的非常好,我想这是关键的力量。
我想天津港沿着这样的路子走下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力、文化力、管理力,世界大港不光是愿景,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站在世界上骄傲的说:“天津港是世界一流大港!”最后我们祝愿他们。谢谢大家!
提问:
谢谢王教授给我这个机会,非常高兴今年6月份去天津港参加他们的企业文化项目的启动仪式,对天津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些年我们在交通运输行业接触到很多企业,包括机场、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等等。我来自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行业有行业的一些特性,比如说都比较重视安全,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很多功夫。
另外在讨论中谈到天津港非常注重服务,有服务理念构建服务的文化。
作为交通运输行业港口企业,请问于总,有哪些共性以及个性?
于汝民:
不论是交通运输行业,还是工业生产企业,或者其他的一些服务性行业。实际上作为企业来讲都是共同的,共同点大于不同点。因为企业本身的性质是一样的,比如说要有一群人在这个企业工作,要生产这样一种产品,这个产品是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比如服务型产品是无形的,这点是没有区别的。他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是不同的,这一点是不一样的。
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更多的看到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共同点,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好的管理经验、经验模式等东西。
对于不同点,实际上属于管理细化的问题。你看到你这个企业、行业和别人的不同点,你要找准你的管理的细化,如何使你做的更好的问题。作为一个企业,我觉得共同的道理是一样的,做过一个企业和做过几个企业,一个企业做好了,做另外几个企业的时候,应该也不会门槛很高。一个企业做不好,再做其他的企业,也做不好。
提问:
你好,于总,我也来自于天津。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寻找切入点,在推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难点在哪里?如何处理从上到下的关系?
于汝民:
谢谢你的提问。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我们是在分析我们的企业文化在历史形成过程当中的一些优秀或者不太优秀的,哪些应该弘扬,哪些应该补充,我们是从这点上切入的。我们觉得天津港缺乏以人为本,因此我们选择以人为本作为切入点。
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把企业文化贯穿下去,这一点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有意识,要以身作则,这一点别人取代不了企业的最高负责人的作用,要以身作则的抓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同时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有基层企业产生新的经验,要总结起来,然后形成共通的东西再推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