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及产生背景:葵花药业的前身是原国营黑龙江省五常制药厂,曾一度是黑龙江省的利税大户,1992年被列入中国中药制造企业50强,并被授予国家“五一劳动奖状”。但是,自1993年起由于机制和观念的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致使经营无方、管理混乱,企业效益直线下滑。职工放假9个多月开不出工资,放假期间,企业能拿的东西几乎全被偷走。至1997年末,企业累计亏损额高达839万元,已资不抵债。五常市委、市政府果断将五药整体对外出售。民营企业黑龙江省五常塑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彦斌率46名股东出资1100万元于1998年4月29日购买了五常制药厂。新企业组建后,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关彦斌的带领下,以“葵花文化”塑造企业之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现代化管理思想,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广纳社会英才,使企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性质及理论依据:关彦斌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管理经验,提出在企业管理上应当从技术、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公司党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于1998年9月开始启动“葵花文化建设工程”,教育员工树立“产业报国”的远大理想,立志干大事业、做大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人人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内容及运行情况:葵花文化主要内容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现企业价值观为“产业报国,贡献社会”;厂训为“诚信?守纪?高效?创新?感恩”;经营理念为“诚实做人,诚实做药;葵花向阳,始终如一”;企业精神为“团结一心,培育葵花,光大国药,走向世界”;管理思想为“销售是龙头,形象是资本,质量是生命,科技是核心,管理是基础,用人是关键,文化是灵魂”;用人标准为“忠诚企业,用心做事,敢于负责,精通业务”,从而形成了葵花文化的“种子要素”。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员工了解了企业发展战略,增强员工的工作信心和归宿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明确了每个人应该在开展企业发展中怎样去做。
取得效果:“葵花文化”得到了广大员工的普遍认可,人人都认真实践“葵花文化”,出现了“同心育葵花,合力创伟业”的良好局面。至2005年,营业额从最初的年销售840万元增长到4.6亿元,纳税额由最初的77万元增长到1.2亿元,利润由最初的10万元增长到7156万元,创造了神奇的“葵花现象”。原来的五常财政包袱企业,现已成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民营科技巨星企业”。全国工商联直属企业、中国中药协会会员、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从2004年起,纳税额始终列黑龙江省民营企业第一位和中药企业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