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务集团是全国500家大型企业、煤炭百强企业之一。集团现有25个分公司、29个全资(控股)子公司和6个事业法人单位。几年来,徐矿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力打造基业长青的现代文化型企业,依托实践锤炼,整合再造“三色”文化,促进了百年老企业由“老”到“新”,由“新”到“强”战略转型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近4年来,营业总收入年均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8.13亿元,同比增长23.21%;实现工业增加值50.5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税11.29亿元,增长28.15%;资产总额145.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59%;资产保值增值率104%,企业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集煤炭开采、电力、房地产、机械制造、工程施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经营格局。
徐州煤矿规模开采已有124年历史,如果上溯至北宋神宗年间(公元1079年)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期,在徐州发现并开采使用煤炭(时称“石炭”)则更为久远。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徐州煤矿这片土地上留下厚重的文化积淀。“永续进步”是徐矿企业文化的基石和精魂。
——新中国成立后,徐矿人秉承报国之志,以“顾全大局,报国尽责”为己任,在国家百废待兴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煤炭之际,多出煤、出好煤,累计提供了近5亿吨煤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徐矿人还创造出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采煤技术和管理方式,其中大多在全国煤炭系统推广。实行煤炭经济总承包、放开煤价走向市场等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徐矿以核心价值观“爱国爱矿爱岗,求实求严求强”的企业精神为中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制作并传播矿歌、矿徽等企业标识,注意用图形化、符号化形式传递徐矿文化信息和理念内涵。
——1998年徐矿改制以后,经历了由“自在文化”向“自为文化”的重塑转型。“十五”期间,徐矿企业文化建设凸现出四个层面的建设潮,即企业文化普及热、企业理念提炼热、企业形象塑造热和提升企业管理热。经过多年的积淀,我们推出了能够引领徐矿人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即,价值理念:强企报国,造福职工;道德理念:百年诚信,以德铸魂;发展理念:永不言衰,奋发图强;经营理念:提升成长能力,实现价值最大;安全理念:本质安全,珍爱生命;创新理念:在不断超越中寻求突破;创业理念:哪怕是沙漠,也要把它变成绿洲;人才理念: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市场理念:商机无限,事在人为;制度理念:制度至上,精准执行。
——2002年,集团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原有文化底蕴和创业转型需要,充实新的文化要素,培育具有徐矿特色的走出去创业文化、精准执行文化、精细管理文化、合作共赢文化、开拓创新文化等。
——近年来,伴随着企业走出去创业人员增多,给徐矿跨文化管理注入了开放的内涵,徐矿人在传播企业价值观的同时,注意加强对秦文化、晋文化、黔文化等西域文化的学习、融合、再造和优化。
徐矿人深刻认知: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现有的物质资源总会枯竭,唯有生生不息的文化使我们拥有不竭动力。
“三色文化”成为推动百年徐矿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三色文化”是徐矿实现战略愿景、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三者的高度统一。
“蓝色文化”是徐矿人为实现宏伟蓝图、战略愿景所进行的创业创新文化的统称。“三年打基础,五年翻一番,十年达小康”这个“蓝色愿景”点燃了徐矿人的创业激情,“蓝色文化”助推徐矿的永续发展。到2005年底,集团已提前2年实现收入过百亿目标, 5年内可以在异地再建三个新徐矿。
“黑色文化”是徐矿人变压力为动力,塑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文化建设体系。以“本质安全,珍爱生命”为安全理念,从人、物、制度、系统四个环节入手,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实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存,2005年全集团原煤百万吨死亡率为0.21,创历史最好和行业先进水平。
“红色文化”是徐矿党建文化,体现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政治核心作用。按照高效、规范、弹性要求,建立党建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党务文化建设,实现党员的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建成了一批廉洁文化景观和阵地,营造廉洁从业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管理成为徐矿文化一个鲜红的“亮点”。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本质。我们挖掘、提炼出一批自觉践行徐矿文化理念的英雄人物、团队、案例,集中倡扬、放大,经过理念进决策层、制度层、操作层的探索实践,最终实现先进理念的传承、递进和固化,从而达到文化管理的新境界,铸造了“百年徐矿”向“徐矿百年”进发的一块成功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