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交集团是一个从事城市客运,涉及客车制修、广告、旅游、餐饮、印刷、轮胎翻新、物资营销等29个营运生产及多种经营单位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拥有公共汽、电车3400余辆,出租汽车1000余辆,营运线路157条,职工14000人,营运线路总长度3062公里,年客运量达6亿人次,企业销售收入达7亿元,年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
青岛公交文化源远流长,十年来,青岛公交集团坚持把培育企业精神,建设公交文化,作为塑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不断赋予其时代特色。特别是近10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岛公交集团不满足于已有的成果,以居危思进的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导入了国际化通用战略—CIS,启动了创建“日新巴士”服务品牌工程,创出了一条与振兴城市公交发展相适应,具有创新特色的公交文化新路子。
一、青岛公交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的背景
90年代初期,公交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露出来,受价格和成本倒挂等因素影响,曾一度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全市乘车难、难乘车,成为市民投诉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和市场竞争的巨大冲击,经过系统论证和分析,集团上下达成一致,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在改革发展的同时,融入一种最能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相吻合的一种管理理论,而企业文化恰恰是最能充分发挥这种独特功能和积极作用的实践活动。
二、开拓进取的公交文化发展历程
青岛公交企业文化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5-1997年):为深化“三制”改革,夯实内部管理阶段。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以靠政府补贴维持经营的公交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困难。市民意见大、投诉多、职工人心浮动,经营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为了尽快从根本上扭转企业被动局面,公交集团开始对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票制进行改革。
第二个阶段(1998-2000年):为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阶段。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青岛公交集团在巩固“三制”改革成果、优化经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化产权结构为内容,以发挥国有公交企业主体作用,综合经营多层次客运服务,不断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的指导方针。
第三个阶段(2001年至今):为集团化发展、多元化投融资、综合型经营、科学化管理、品牌化服务战略的创新阶段。1、管理创新: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按照“专业化剥离,规模化整合,流程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的原则,青岛公交集团打破沿用几十年的旧管理模式,成立了以“六大中心”为依托的新的管理体系。2、服务创新:服务是城市公交行业最基本的属性。近年来,青岛公交集团把服务当作一种产品来经营,按照“抓管理、上水平、创名牌、树形象”的工作思路,下大气力抓了服务品牌的培育、选树等工作,使服务品牌真正在安全、服务、信誉等方面过硬。3、发展创新:“发展是硬道理”。以票制、体制、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拉开了青岛公交集团发展的序幕后,青岛公交集团又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集团化发展,多元化投融资,综合性经营,科学化管理,品牌化服务”和做大、做强、做优青岛公交的发展战略方针,不断拓展市场发展空间。4、科技创新:科技是生产力,是快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
三、具有公交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青岛公交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精神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形象三个组成部分,其精神理念为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服务宗旨、企业服务理念、企业作风、企业形象、企业服务标准、企业服务品牌等方面。
四、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载体
1、以CIS统一员工2、以企业精神引导员工3、以先模群体鼓舞员工4、以生产、文体活动凝聚员工5、以舆论宣传激励员工
五、创建体会和成绩
多年来,青岛公交集团重视并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体会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1、领导重视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2、创新发展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保证。目前,就全国同行业相比,经过分析,青岛公交已在四个方面,有40余项指标,达到了全国一流公交企业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