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主要负责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集输、储运销售等业务,工作区域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五省(区),面积 37万平方公里。现有员工11506人。2003年,长庆年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4年将达到1400万吨,已成为中国石油增储上产的主力地区之一。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强调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制导系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速度与状态。在长庆持续有效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长庆油田分公司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长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和有力助推。
一、长庆企业文化建设的沿革与定位
认知历史就是认知文化,特别是对于具有深厚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石油企业,必须认真挖掘、总结、提炼并升华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才能不断推进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我们十分重视在长庆的发展历程中审视历史、挖掘资源、认知文化。
长庆企业文化有着 30多年的丰厚底蕴,是融合了石油行业的传统文化、陕甘宁地域文化和解放军部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从50年代的老一辈勘探人员在鄂尔多斯盆地餐风露宿,发扬“三块石头支口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到70年代会战时期“人拉肩扛”、“跑步上长庆”的奉献精神,到80年代开发特低渗透安塞油田过程中诞生的 “磨刀石上闹革命”、“好汉坡上好汉多”的拼搏精神;再到靖边气田大会战“解放思想、求实创新”的“五种精神”等,这些不断创造形成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精髓,都为长庆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也都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发展观和人本观。
识本源,观前路。我们正是在全面总结长庆历史、分析长庆现状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企业发展上,立足于以人为本上,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积极构建了“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以人为本、一切注重实效”的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1、“一切服务发展”是长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旨思想
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的产生而萌芽的。因此,企业的发展是企业文化健康成长的前提,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长庆的发展不仅需要具有可供开发优质储量的资源支持,更需要具有长远战略构想的理念支持、具有创新实力的技术支持、具有适应发展需要的机制支持和具有攻坚啃硬和拼搏进取精神的队伍支持。而这些必须有一个坚实、强大的文化支撑。
2、“一切以人为本”是长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主体
纵观长庆发展的历史,员工始终是推进长庆大发展的力量之源和基础保证;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以人为本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和必然趋势;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更强调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长庆企业文化就是把管理的全过程构建在启迪人智、塑造人魂、凝聚人力、激扬人意的人文基础上,使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前的斗志和开拓进取的动力,来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并达到员工与企业、社会的和谐共进。
3、“一切注重实效”是长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评判标准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把“是否有利于长庆油田生产力的解放、有利于公司各项事业的进步、有利于广大员工的全面成长”的“三个有利于”,作为长庆企业文化的建设标准,积极倡导“一切注重实效”的文化理念,并使其成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和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
二、长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与实践
在“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以人为本、一切注重实效”的思想指导下,长庆企业文化建设紧紧抓住实现公司持续、有效、快速发展这一关键,以员工为主体,大力培育“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发展公司、回报员工”的企业价值理念,并使其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单元,转化为企业与员工的一致认识和一致行动。而这种文化自觉所产生的动力,也使长庆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1、以目标理念引导人
目标是方向、是纲领,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我们不断明晰每个时期的行动目标,使企业与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导向,并始终不渝地引导员工为实现目标而拼搏奋斗。
2000年长庆油田重组改制后,确立了以油为主的现有主营业务、以气为主的新兴业务和以非油气资源为主的未来业务,具有前瞻性的“三个层面业务”,以及具有成长性的发展目标:2005年油气当量达到1500万吨,到2007年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远期目标达到5000万吨的战略构想。在目标的感召和指引下,广大员工深刻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模式,极大了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心。
在构建长远发展战略的同时,不断总结、提炼符合企业实际、适应发展需要的工作理念,用这些理念来指引企业与员工的工作方向。勘探理念坚持“甩出去,打下去”的原则,做到“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建立满足“勘探、稳产、上产 ” 需要的储量序列,实现资源接替良性循环;产能建设指导思想坚持“投入一块、试验一块、开发一块”;安全理念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追求“本质安全”,力求“零伤害、零损失、零世故”等理念体系。如在“重新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重新认识长庆低渗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三个重新认识”的方法论指导下,使马岭油田、华池油田等老油田焕发青春,并先后发现了苏里格气田和储量达 4亿吨的西峰油田;在“实现资源序列良性循环”的思想指导下,把以苏里格为代表的上古生界气层和储量达到2.7570亿吨的0.3毫达西以下油层的试验攻关,作为保持持续上产和长期稳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既解决现实的开发问题,又为长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持。
正确的认识指导技术的成功,而成果又进一步验证和升华了认识。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在发展目标激励下,公司效益跨越式增长,油气产量连续以百万吨级的速度递增,油气产量净增长和储量增长名列中国石油前列。 2003年10月1日,长庆气区的天然气继向北京、银川等15座大中城市供气后,又作为西气东输“先锋气”直奔大上海。2003年11月29日,长庆年产油气当量一举突破1000万吨。长庆迈入了油气并举跨越式大发展的时期。
2、以制度建设规范人
坚持把制度文化作为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建设,分别从勘探开发、生产组织、计划财务、党群工作、职工福利等多方面积极构建了良性循环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一个健康、规范的运行环境,为员工的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成长环境。
一是建立了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重点强化程序意识,推行目标管理,设立标准流程,形成了各项工作“实施有目标、操作有流程、环节有控制、落实有责任、检验有标准”的运行体系。
二是建立了严明有效的监管机制。重点强化监 管 意识, 明确各个部门在每项工作的监管职能和标准,特别是在政策制定、项目运作、工程造价、物资采购、领导权力使用、员工利益维护等这些关系到企业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工作行为上,始终处于公正、透明和规范的运行状态。
三是建立了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重点强化“好员工就有好回报”的价值取向。不断整合激励资源,在包括评选先进、晋等升级、职称评聘、学习培训、特殊奖励、带薪休假、专家津贴等方面,配套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评审流程和兑现制度,使为油田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都能得到应该的回报。
四是建立了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重点强化“人才就在身边”的人才观,提出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个不唯”选人用人原则,大力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不仅为油田发展进一步拓宽识人、用人的渠道和视野,也为员工创造一个有序竞争、不断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和舞台。
3、以温暖关爱凝聚人。
坚持把确保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切身利益作为重要任务抓好、抓实。如: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福利保障水平, 2003年启动了团体综合福利保障计划,自投保以来,截至2004年低,公司死亡10人、伤残3人,保险公司累计赔偿208万元,个人最高赔付40万元,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为了提高员工在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的抗风险能力,2004年我们建立了“员工大病医疗互助基金”,着力解决员工当年发生高额医疗保险范围以外费用的救济问题;针对困难员工,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了公司“温暖基金”,设立了“助学基金”,出台了《困难家庭女员工离岗休养暂行规定》等政策,确保了公司没有一名员工因生活困难发生意外、确保了公司没有一名员工子女因生活困难辍学。
尤其在确保员工生命安全方面,我们不断削减安全风险。如: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打井,每打一口井就要修一条路,山路上弯急坡陡,浮土厚达 50多公分,是典型的“晴天扬灰,雨天泥水”路,交通安全很难保障。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道路科,在各工作区域都组建了道路养护队,油井之间修槽子路,班站之间修砂石路,作业区之间修柏油路,在弯路险道上打土墙、垒沙袋、设指示牌,投入了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全力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
长庆一线员工身处黄土高原和大漠戈壁,工作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信息不畅、外部环境恶劣复杂,员工自己形容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个人说话”、“有时候好几天不见一个人,好不容易来个人还是偷油的”。我们为每一个井站配发电视机、卫星接收器、洗衣机、消毒柜、图书等用品,完善厨房、浴室设施,推广大棚菜园建设,实施一线井站就餐免费制,使一线员工在荒漠高原得到能看电视、读书阅报、吃到新鲜蔬菜等这些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我们还组建了长庆艺术团,基层单位也成立了自己的文艺小分队,以井场为舞台,以大山为背景,深入基层慰问演出,被员工亲切地称为“长庆油田的心连心艺术团”。逐步形成了以“温暖上山、文化进站”为特色的井站文化,“以我为主”为特色的兴趣文化和节日文化。
4、以典型模范鼓舞人
坚持把典型模范的树立作为 人格化、典型化了的企业文化 。 在长庆的发展历程中,甘肃陇东油区、西峰油田、陕西安塞油田、靖边气田、内蒙苏里格气田的发现井庆 1井等,每一口井的出现,都给长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是长庆发展历史的见证;在油田火热的生产建设中,还涌现出了英雄女采油工罗玉娥、油田卫士陈小军和永恒的石油花朱业鸣等油田英模,他们是长庆人艰苦奋斗、奉献祖国的缩影;“长庆第一站”城一转、“全国青年文明号”王三计、靖二联等基层井站,从站内各项管理、员工队伍风貌等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企业精神。公司为他们竖碑、题记、布展、建馆,命名为“功勋井”、“三爱”思想文化教育基地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窗口;为他们出书、谱写歌曲、拍摄电视剧,把先进事迹制成宣传画、挂历、台历,成为对员工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活教材,激励广大员工为油田的大发展做贡献。特别是公司把为护油以身殉职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陈小军生前工作过的井站命名为“小军井”和“小军站”,把一口井、一个站的名字,送给了一名年轻可敬、嫉恶如仇的油田卫士,这不仅是对英雄精神的追忆和弘扬,更是公司所倡导的信念和精神的体现。
5、以环境形象感召人
在形象建设中,严格按照中国石油的标识运用统一要求,对油田的建筑物、站库、油水井设备,包括地坪、绿化带、墙面、形象符号以及办公用品、员工着装都予以严格统一。统一鲜明的文化形象建设,充分表现了现代工业美学和长庆特色,使千里油气区呈现出崭新风貌和盎然生机,使每一位员工在有形的文化形象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感召力,自觉地在思想和行为上,维护油田的形象,张扬企业的理念。
通过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通过援建希望小学、开展公益捐助、支持“再造秀美山川工程”等公益活动,树立了公司“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也凸现了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如:内蒙古乌审旗为表达与长庆油田的深情厚谊,特意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天然气节暨那达慕大会。
三、长庆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与体会
1、企业文化是具有核心力的经济文化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企业文化就必须具有一种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不能让凝结企业精神、指导企业行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变成了简单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企业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要对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起到指导和实践作用。长庆“一切服务发展、一切以人为本、一切注重实效”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更是实施文化战略管理的工作方法。特别是“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发展公司、回报员工”的企业价值理念,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存在,而是作为解决企业问题而必须要执行、要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全面体现在了长庆的战略选择、制度建设等现实运行过程当中,它所产生的导向力、辐射力、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都为长庆的大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和文化支撑作用。
2、企业文化是具有创新力的动态文化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同一企业处于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其特征也不相同。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长庆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下,先后经历了创业文化、攻坚文化,到目前人本管理文化的发展。同时,长庆的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西五省(区),不同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都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影响。我们在体现共性的原则下,鼓励各区域的企业单元结合实际创新,如:我们管理着全国特低渗透安塞油田的采油一厂,提出了“创建特低渗透示范油田”的管理理念,在油藏管理、开发指标、基础工作等方面都制定了量化的示范标准,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开发着马岭老油田的采油二厂,培育了“团结创新、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为老油田焕发青春提供了思想保障,等等。这些不仅是长庆企业文化的延伸,也使长庆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了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个性。
3、企业文化是具有整合力的合金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 CIS形象战略的实施,也不能等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不能定位于单纯的文化活动上,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发挥企业各级组织、各个单元的合力优势。党组织作为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核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挥全面负责、政治保证作用;行政组织具体管理,要发挥全力推进的主渠道作用和人、财、物保障作用;工团组织作为群众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起到宣传、活跃、维护、监督等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通过加强文化建设整合了公司各个组织的工作定位并形成了合力,也通过这种合力把长庆企业文化打造成了“合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