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联 在线申请入会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活动报告
 
    乌干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雇主组织合作活动总结  
     
  

 

     20128月,应乌干达、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三国雇主联合会邀请,金年会手机版派代表参加了与三国雇主组织合作为当地投资中资企业举办的旨在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等主题的研讨活动。会议期间还与我驻当地的使馆经商处、华人华侨总会和中资企业商会等沟通交流,对中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非洲开展业务所面临的劳动关系方面风险和困境有所了解。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 不知道如何同工会开展对话和沟通

我们在与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代表座谈时,他们认为在当地开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中,最头痛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与工会打交道。近年来,中国大型企业集团下属分公司、及其一些中小企业和贸易商到东部非洲投资、办实业呈逐渐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环境考察多集中在自然资源、市场、直接成本、税收优惠制度等方面,对由于社会制度不同而形成的软环境则很少顾及。

这些国家的工会组织从产生之日起就有非常复杂的背景,企业工会组织历经几十年的演变,已上升到政府强制性的法律保护层面,都有严格的劳工权益保障机制。三国的劳动法都有规定,即企业雇用当地籍员工达到一定规模,员工有权成立工会。法律保护工会组织工人罢工的权利,并将这个权利视为一般性权利(参与劳动的基本权)。工会可以代表工人同雇主就工资、员工福利、劳动条件等进行平等谈判。员工任职工会主席期间,雇主不能轻易解雇该员工。目前,在肯尼亚的中资企业里,成立的工会并不多,企业的负责人一直对成立工会不赞成并保持高压阻止政策。当地一些有影响的工会组织经常找企业负责人,要求成立相应的工会组织,还以要组织工人罢工,使企业停产相威胁。在埃塞俄比亚,与会的中资中小业主向我们反映,当她回国出差时,企业工人建立了工会,与她谈判要求加工资,她不知道以后如何应对。

二、 对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了解有限

这些国家在国际层面都全面批准实施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八项核心公约,包括自由结社和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强迫劳工、消除童工和消除歧视等内容。历史原因导致这些国家虽然经济上不很发达,但劳动法律法规相对健全,工人的维权意识较高。投资当地的中资企业代表对工人不断提出涨工资要求很不解(即使当地的失业率达30%以上),采取拖延和漠视的态度,也有部分企业管理者虽然由国内企业派驻到非洲,但在国内很少遇到此种情况,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在国内没有开办企业的经验,直接在非洲创业,加之语言的障碍,对一部部厚厚的英文劳动法律法规不知从何着手。

近年来,东非国家由于政党选举的需要,加上经济快速发展和通胀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地区不断调整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加入工会的工人通过工会与雇主的集体谈判,参照最低工资标准来提高工资。我们在肯尼亚期间,在其邻国赞比亚发生了中国人投资的南方省锡纳泽泽镇科兰煤矿由于工人要求涨工资爆发骚乱,造成一名中方管理人员死亡的事件,肯尼亚最大的《国家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当时赞比亚新政府上台,调整家政工人月最低工资到110美元,商店未入工会工人月最低工资220美元,此举带动了赞比亚其他行业涨薪的要求,该矿工人在一些工会领导下举行罢工,投资方中方管理人员被动应付,劳资纠纷酿成骚乱。我们在乌干达也遇到到当地资的中方中小企业,因忽视对当地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方面的培训,导致员工发生工伤事故,投资的企业被告上法庭的案例。

三、 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和文化,长远发展面临挑战。

我们在座谈中,中资企业的经理反映不知如何与当地员工沟通,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加上有些企业在当地投入不足,没有长远发展的计划,工作手段单一,未及时化解劳资纠纷,造成罢工事件发生。当地的雇主组织也反映,中国企业有时超时加班工作,不公平竞争,没为当地社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没有很好融入当地社区。

    针对以上在东非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在劳动关系方面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与三个国家的雇主组织建立了联系和沟通的机制,举办了涵盖当地劳动法规、企业社会责任、职业安全与健康、人力资源开发、劳动监察等内容的讲座和研讨,及时交流信息,推动中资商会和企业组织与当地的雇主组织开展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贸易和劳工问题,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联系,促进在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劳资纠纷,立足长远,谋划发展。

    今后在工作中我们可具体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 学会同工会组织打交道

    劳资纠纷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有着不尽相同的背景,但对工人权益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意外失掉经济机会。中国企业在东非这些国家发展已初具规模,有市场、有技术,应加强软实力的提升,加强与工会的联系和与工会谈判的能力,通过当地工会与工人建立联系。在肯尼亚的中资公司尝试聘用当地人力资源经理,收到很好效果。我们知道企业家同工会组织打交道事关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按照国际惯例和当地法律框架订立好劳资双方认可的游戏规则,保持劳资双方良好的互动关系十分必要。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之前,对要投资的国家税法、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研究很透,却往往忽视每天都面临的劳资纠纷风险,加上在国内缺乏此方面的处理经验,常常陷入被动。不少企业由于没有处理好劳资关系酿成罢工、示威甚至流血冲突,最后弄得两败俱伤。

二、 立足长远,熟悉相应的国际规则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他们在非洲的一举一动开始受到全世界关注,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解读,甚至也有一些妖魔化的现象。中国作为 “新兴国家”,在中非双边经济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中国历史上和非洲的交往秉承互通友好的原则,没有西方国家在非洲的殖民历史包袱,这让中国在参与非洲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道德上的先天优势。然而,道德上的优势并没有自然转变成发展或是舆论上的优势,世界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行为有褒有贬。一方面是中非合作成果丰硕,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和当地的媒体、学术界和非政府组织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影响持审慎评价态度,有些则公然指责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行为不负责任,如环境记录恶劣、劳工标准低、信息不透明等,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合规问题备受考验。我们在乌干达和肯尼亚开会期间,当地报纸报道来自中国的批发企业压低价格,垄断当地市场,造成当地小商贩大量破产和失业,引起民众的不满。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长远发展不仅有赖于对当地GDP的贡献,更存在于能否促进当地就业、增进社会福利、提高整个商业环境标准等等。因此,中国在非企业要学会遵守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尊重和兼顾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社会,提升企业自身软实力。

 

 

                                                                                  国际联络部

 

       

 


  

相关链接

·“实现家政工人体面劳动”亚洲知识分享论坛 在曼谷举行
·ICMCI成立25周年庆暨2012年年会
·第四届全球契约中日韩网络圆桌会议在首尔举行
·国际劳工组织“亚洲地区绿色就业研讨会”在印尼举行
·赴香港参加2012亚太青年商会论坛的出访报告
·亚洲国家工作生活平衡及雇主组织作用
·企业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与人力资源开发研讨会在曼谷举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中韩企业合作 实现互惠共赢发展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