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联 中国企联首页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党史知识
 
    毛泽东通过雷锋日记认识雷锋  
    1962年8月15日,年仅22岁的雷锋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一个多月后,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的杜平将军挑选了雷锋生前所写的日记中的8本,连同雷锋的事迹材料一起,派专人报送解放军总政治部,并转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雷锋日记中蕴含的雷锋精神成为这位年轻的战士留给世人最珍贵的财富。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雷锋日记和他的光荣事迹差一点就随着他的过世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在雷锋逝世50周年之际,杜平将军之子杜小平向早报记者讲述起了这段不为人们熟知的往事。
    杜平曾常回忆“小战士”
    杜小平回忆,在雷锋过世多年之后,杜平将军依然时不时地会回忆起这位年轻的小战士,每次谈起雷锋总是感慨万千。“父亲这样说雷锋:一个贫苦出生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行为,不是一时表现,而是思想境界的升华。”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杜平将军有次听说,沈阳军区工程兵十团运输连四班有个“节约标兵”叫“雷锋”,他用节约出来的生活费向灾区人民公社汇款,同时做了许多不留姓名的好事。这位曾成功宣传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并成功推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将军,当时意识到:雷锋的事迹在和平时期建军史上是罕见的,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不过,在宣传雷锋之初,也曾遇到一些阻力。“对于雷锋的一些行为,部分同志有过不同的看法。比如,当时部队刚实行军衔制,大家都换上了新军装,但雷锋却还是常常穿着打着补丁的旧军装。有的人就提出:雷锋穿成这样会不会影响军队形象?”杜小平告诉早报记者,“事实上,雷锋有任务外出时也会穿上新军装,但在干农活、劳动时就穿着旧衣服,父亲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但一点问题也没有,更是他艰苦朴素的体现,是值得作为榜样的美德。”
    8本雷锋日记被挑选出
    杜平在工作组上报的事迹材料上批示了“雷锋精神十分重要,值得学习”之后,还亲自参加了雷锋为军区文艺团体所作的事迹报告会,指示要用各种形式宣传雷锋。
    “不过,这段时期雷锋的影响也只是在东北范围内,毛主席听到雷锋的名字,雷锋事迹在全国广泛流传,都是在雷锋过世之后。”杜小平透露,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从驻地营区到抚顺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逝世之后,对于是否要继续宣传雷锋依然曾有过不同的声音。
    “当时,有同志认为雷锋是因车祸而死,是事故,不宜再宣传。而父亲则坚持雷锋之死是因公殉职,他曾这样说:‘事故是一回事,事迹又是一回事,决不能把两者看成是一个问题。’父亲认为,不能因为雷锋去世而将他的精神、品德永远埋没。”
    在雷锋过世之后,杜平将军将对雷锋事迹的报道和雷锋日记调来,认真仔细地阅读后做了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也最终使得“雷锋”这个名字在全中国叫响。
    “父亲挑选了雷锋的8本日记,和雷锋的材料一起,派专人报送解放军总政治部,并专呈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正是通过雷锋日记,毛泽东主席知道了雷锋这样一位战士,知道了这位普通战士的点点滴滴,知道他做好事不留名、勤奋好学、艰苦朴素。”
    雷锋日记送到毛泽东那里后,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也是从那以后,雷锋的名字、雷锋日记和所有与雷锋有关的光荣事迹才逐渐传遍了全中国。
    日记中的心愿死后实现
    在雷锋日记中,记录下了这个年轻战士平凡的生活和感悟,也包括他质朴的心愿:希望见到毛主席。
    他在日记中写道:“昨天我听到一位从北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回来的同志作报告……我想,有一天我能和他一样,见到我日夜想念的毛主席该有多好,多幸福啊!”
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愿望,雷锋就不幸因公殉职。“在读了雷锋日记之后,父亲还做了一件事,他组织了话剧《雷锋》的创作。”杜小平称,话剧《雷锋》演到了中南海,毛泽东在观看了话剧后,很受感动,并走到台上和扮演雷锋的演员等人一起照了相。“父亲所做的这些,也正是为了能够完成雷锋日记中所表达的,他生前未能完成的心愿吧。”
 

  
关闭窗口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