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联 中国企联首页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党史知识
 
    叶剑英对南昌起义的特殊贡献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85年前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中浓墨重彩的一幕,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诞生了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参加过起义的22000多人中,可谓是将星璀璨,走出了共和国的6位元帅,他们是:朱德、贺龙、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和林彪。另外,还有一位特殊的决策者--后来也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叶剑英。

     19267月,叶剑英参加北伐战争。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攻克南昌后,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1927412,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7月上旬,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由时任武汉市公安局主任秘书的广东梅县同乡兼老友李世安介绍,经周恩来同意,叶剑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15,汪精卫在武汉宣布“分共”,在国民党右派的疯狂屠杀下,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倒在血泊之中。共产党人选择在危难中奋起,决定以武力反击敌人的进攻。724,中共临时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在南昌发动起义。期间,叶剑英虽未直接参加起义战斗,但发挥了特殊作用。

    不惧危险传递情报

    19274月,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后,汪精卫所把持的武汉国民政府曾一度打出“东征讨蒋”的旗号,沿长江东下讨伐蒋介石。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所辖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由共产党人叶挺指挥,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团是以北伐时期的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编成,第二十军是由亲近共产党的贺龙(南昌起义后南下途中加入共产党)指挥。7月,这些部队在“东征讨蒋”名义下,都已从武汉调到九江地区。

    就在起义工作紧张准备的关键时刻,7月下旬,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感到叶挺、贺龙部队“不稳定”,企图以开会的名义把叶、贺召集到庐山,予以扣留,然后再命这两支部队开到九江与南昌之间的德安,用3个军的兵力将其包围缴械。时任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虽然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奉命仍秘密留在国民党军队中,得知会议内幕后,他沉着冷静:“如果汪精卫和张发奎得逞,对共产党的损失太大了。”万分紧急时刻,他不露声色,秘密从庐山赶赴九江,为了不让敌人起疑心,假装和与会者游览甘棠湖,和叶挺、贺龙商量对策。

甘棠湖位于九江市中心,三国时期是周瑜操练水兵的地方。当叶剑英坐的小划子来到烟水亭附近时,叶挺、贺龙以及第二方面军指挥部秘书长高语罕、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五已经赶到。他们互相招呼着,叶剑英邀请大家登上同一只小划子。待划到湖中心时,四人把焦急的目光朝向叶剑英,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叶剑英压低声音对叶挺、贺龙说:“他们要你们二位上庐山。”显然,大家都明白,“他们”指的是汪精卫和张发奎。

    贺龙说:“要我们上山,搞什么名堂?”

    “名义上是避暑,商议军情,实际上是要把你们扣起来,解除兵权。”接着,   叶剑英又讲了汪、张处置部队的计划。

    叶挺问:“贺军长,你上不上庐山?”

    贺龙说:“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我们不上庐山,也不去德安,只去南昌!”

    高语罕说:“应该有个对策。”

    最后决定,叶、贺不上庐山开会,不执行将所辖部队集中到德安的命令,而是按照预定时间,于726前后开拔,沿南浔铁路开赴南昌。汪精卫的阴谋未能得逞,起义的主力部队迅速开赴南昌。

    明献妙计暗助起义

    南昌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右派集团大为震惊。张发奎立即召集第四军军长黄琪翔、第十一军军长朱晖日和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等人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张发奎气急败坏地说:“我待叶、贺不薄,他们公然叛变,于公谊于私情都不可谅解。”

    黄琪翔没有吭声。

    朱晖日说:“应该立即追杀那些逆贼!”

    叶剑英心想:若真的追击,起义军会前后受敌,异常危险。他从维护起义军的立场出发主动给张发奎献“计”:“现在的形势是,叶、贺部队撤离南昌,沿抚州、瑞金南下广东,广东李济深必不相容会派兵出击。如果我军打起‘讨逆’的旗号,比跟着叶、贺屁股打,两败俱伤要好多了。”

    的确,南昌起义刚刚爆发时,南京的蒋介石、武汉的汪精卫就电令张发奎、朱培德调集各路兵马“进剿”叶、贺及起义军,张发奎也亲自去过马?岭,但是被聂荣臻、周士第逼了回来。所以,听了叶剑英的分析,张发奎微微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叶剑英顺势又说:“我们到广东可以重新做起,尾追叶、贺部队不仅损耗兵力,而且没有立足之地,又怎样实现总理遗嘱,重新北伐呢?还是让他们先去交战,然后我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从吉安、万安、南雄,顺利回到广东。”

张发奎一直有回广东立足的打算,叶剑英的话正好说到他的心里,因此他没有采纳朱晖日的意见,只是派出一部分兵力虚张声势地追一番了事。这样,起义军在没有追兵的情况下,集中主力应对赣南的钱大均、黄绍?部,打开了南进的道路。

收编学员保存实力

    8月4,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2000多名学员乘船抵达九江,中共中央原想让他们参加南昌起义,因为途中受阻,到九江时起义队伍已经陆续从南昌出发南下。这时的张发奎开始“清党”,已暴露身份的陈毅等中共党员先后撤走。

    为保存革命力量,叶剑英时刻关注着这支部队。他也明白,不能对张发奎心存幻想,要千方百计地控制住这支基础良好的队伍。他找到合适的机会,对张发奎说:“把这些学员收编过来,会壮大第二方面军的力量。”

    张发奎一心想扩大自己的实力,便亲自出面交涉,将其改为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教导团团长原由第二方面军参谋长谢膺白兼任,一次,他和叶剑英交谈时说:“这个教导团不好管呀,我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我早就不想兼这个团长了。”

    叶剑英毛遂自荐,趁机说到:“参谋长,你的事多,不兼任这个团长也好。如果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就先代你管着,怎么样?”

    谢膺白立即表示同意,张发奎也批准了。于是,叶剑英向上对张发奎虚以应付,面对学员时则给他们悉心教导,稳住军心,鼓舞士气。在极不安全的动荡时局下,叶剑英带领军官教导团跋涉千里,到达广东,使得教导团的大部分学员(约2000人)保存下来,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

南昌起义爆发时,叶剑英虽然没有直接参加南昌起义的组织工作,但他身处敌人心脏,以特殊的战斗方式为南昌起义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期,毛泽东在一次召见叶剑英元帅时,曾用“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来评价他。叶剑英高超的智慧,沉着冷静的处事方法,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明断是非,果敢抉择,谋虑缜密,在南昌起义期间已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闭窗口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