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企联 中国企联首页  
     
返回首页 | 当前位置:党史知识
 
    从广州起义到长征 叶剑英关键时刻屡立大功  

编者按:近日,党史频道推出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哈战涌主编的《建军的那些人与事——星火燎原》一书。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中国共产党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独立领导的军队。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动动派的第一枪。随后,秋收起义等各地中共领导的武装抗争风起云涌,起义队伍铭万为日后人民军队的骨干力量。本书通过对全国各地起义和主要起义领导人活动的白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点燃“星星之火”的可歌可泣的艰苦历程。以下为本书节选。(孙琳)  

  在组织发动广州起义以及筹备起义武装的过程中,有一位重要人物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就是叶剑英。

  1897428,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的一个贫寒家庭里。少年叶剑英天资聪颖,读书很用功。1919年,叶剑英考入云南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学习,苦心钻研和练习各种军事技能。毕业后,他回到广东,一心想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叶剑英以大总统随员的身份与孙中山一起到广西桂林,参与北伐的准备工作。19226月,陈炯明公然叛变,在此危急形势下,担任海军陆战队营长的叶剑英尽职尽责地护卫孙中山安全脱险。随后,叶剑英被委任为东路讨贼军第八旅参谋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等作战行动,表现突出,受到孙中山的褒奖。

  1924年,孙中山决定筹办陆军军官学校,文武兼备的叶剑英被调来参与整个筹备工作。他亲自操办各项具体事宜,经过一番努力,黄埔军校终于在55开课了。叶剑英担教授部副主任,除做好各种事务性工作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投注在教授军事业务上,在学生中威望很高。同时,他还担任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奉廖仲恺之命创办了粤军第二师独立营。不久,独立营扩充为新编团,叶剑英兼任团长。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两次东征,叶剑英指挥新编团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19267月,北伐战争开始。担任中路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参谋长的叶剑英,因其年轻有为且才华出众,备受蒋介石重用,被蒋委任为新编第二师师长。1927412,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此历史转折关头,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走上革命反蒋的道路。随后,他随张发奎的第四军参加第二次北伐,获胜后被正式任命为第四军参谋长。

  715,汪精卫叛变革命,这使叶剑英更加看清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通过对共产主义的深入了解,以及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与共产党人的接触,叶剑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逐步坚定了自己加入共产党的信念。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叶剑英受到长期的严峻考验,早已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便正式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周恩来、李维汉等人酝酿发动南昌起义。根据党的指示,叶剑英继续留在第四军,并于7月上旬来到九江。此时的九江除了第四军,还有贺龙的二十军、叶挺的二十四师等部队。汪精卫召集第四军军长黄琪翔等人开会,秘密策划将贺、叶的部队一举扑灭。军情紧急,叶剑英连夜将此消息告诉了叶挺。贺、叶立即带部队开往南昌。汪精卫的反动阴谋顿成泡影。

  南昌起义爆发,叶剑英从贺龙的情报中得悉后,感到分外高兴。但起义队伍很快就撤离了南昌。张发奎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很多人主张派兵尾追,捉拿贺、叶。为了掩护贺、叶的部队安全转移,叶剑英从分析战局说起,大讲“不追”之理,终于使得张发奎放弃了尾追贺、叶的企图,又一次保护了党领导的革命武装。

19278月下旬,叶剑英率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沿赣江南下。一路上,他既抓政治工作,又抓军事训练,悉心为党培育这支武装力量。后来,经受锻炼的教导团成为广州起义的主力部队。9月底,叶剑英来到广州。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他找到了广州地下党负责人之一黄锦辉,了解到中央和广东省委最近一个时期关于广州暴动的指示和部署,并接受了准备暴动武装和壮大革命力量这一新的任务。从此,叶剑英开始秘密投入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

  为了避免受到猜疑,叶剑英辞去了教导团团长职务,但有意安排一些地下党员接替各级领导职务,并同教导团的革命官兵保持密切联系,一边吸收一批新党员加入党组织,一边在士兵中间传播革命思想,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同时,叶剑英还设法扩充第四军警卫团,将300多名参加过省港大罢工的工人招入该团,并抽调一批共产党员和教导团的进步学员担任各级领导职务。这样,叶剑英就为党准备了教导团、警卫团两个“姊妹团”的革命武装力量。

  粤桂之战爆发时,叶剑英为了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命教导团投入战斗,一举攻克黄绍?的第八路军总指挥部,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进一步武装了自己。随后,叶剑英极力主张打出广州去迎击敌人。张发奎完全采纳了叶的意见,将大部分队伍调出广州外围。这样,留守广州的就只剩教导团、警卫团和其他少数部队。

  19271211,广州起义爆发。起义队伍当天即攻占了公安局,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和临时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叶剑英担任副总指挥,协助张太雷、叶挺指挥战斗,扩大成果,巩固阵地。不久,敌军陆续回援,开始疯狂反扑。起义面临的形势极为紧迫,总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下一步行动方案。叶剑英和叶挺等建议将队伍拉出去,转向农村,但遭到共产国际代表的强烈反对。叶剑英只好坚守岗位,继续指挥战斗。但在敌人的强势围攻下,起义终遭失败,队伍被迫陆续撤出广州。

  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转往香港。1928年底,他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进入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秋,叶剑英学成回国,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负责中央军委参谋部工作,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作战,取得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210月,叶剑英被调离总参谋部,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根据黄埔军校的经验认真办校,为党培养了很多政治和军事人才。后来,他还兼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以及军区司令员等职务,一直活跃在前线,具体指挥反“围剿”的战斗。

  193410月,被任命为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叶剑英,率领第一纵队跟随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中央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1935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个重大历史转折中,叶剑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不久,叶剑英前往红三军团担任参谋长。

1935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胜利会师。中共中央决定向北进攻,创建川陕甘根据地。但张国焘不赞成北上,极力破坏团结,阻挠北上。8月的毛儿盖会议上,中央决定分左、右两路过草地北上甘南。张国焘却擅自电令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并提出“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叶剑英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毛泽东。中共中央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脱离险境。毛泽东后来曾评价说:“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关闭窗口
 
 

金年会手机版 - 金年会手机登录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130277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