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上的报告,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阐述、特别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和新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一、总结十年奋斗历程得出的最重要结论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党。在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党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次系统的经验总结,并且总是通过总结经验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成果,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推动新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2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和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十五大的一大历史性贡献。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又在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和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六大的一大历史性贡献。
回望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既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幅跃升,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新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何以能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对此,报告中给出了科学的答案:“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这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1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总结十年奋斗历程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二、科学发展观的新阐述和新定位
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结论固然非常重要,但更为重要是要实际运用这些经验和结论。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它作出系统阐述并确立其指导地位,以利于在今后的实践中更深入地贯彻落实它,更充分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深入分析我国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科学内涵、指导作用及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并将其载入党章,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也为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还为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七大以来的5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5年,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和不断发展完善的5年。正是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基本内容及其理论贡献、实践价值和历史地位,并确立了它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从而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再一次与时俱进。
三、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指导思想地位的意义
确立科学发展观作为长期指导思想地位,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进展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首先,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160多年来,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同时代特征和各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经历和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飞跃,生动活泼地创造和延续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只有把在新的实践中形成并且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适时地确立为指导思想,才能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并继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
其次,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首先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它的先进性首先来自于其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指导思想也只有与时俱进以保持其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确立了其指导地位,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既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把在新的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再一次与时俱进,同样也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再次,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奥秘所在,更是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既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以新的理论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