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河南省西平县前县委书记王廷军,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日前,在信阳市检察院与该市纪委、市直工委共同组织的警示教育大会上,正在信阳监狱服刑的王廷军作了现身说法:“当一副冰冷的手铐铐住我双手的时候,我才如梦初醒,认识到给我送钱的人所谓的‘啥时候也不会说出去’的承诺是靠不住的。”(11月9日《检察日报》)。
又见官员抱怨,贪官仿佛成了怨妇。前不久,有贪官抱怨“纪检监察没防腐”,现如今,贪官则抱怨行贿者的承诺不可靠。无独有偶,福建省建阳市前市委副书记李兵也有类似抱怨:“那种认为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相信送钱人所谓肝胆相照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王廷军的抱怨很矫情。所谓“木必先腐而后虫生”,在抱怨行贿者不可靠之前,王廷军更应该反躬自省,如果自己廉洁奉公,不贪不占,又怎能落马?正因为如此,王廷军的抱怨,同时倒逼了一个很现实的命题:如果行贿者靠得住呢?一旦靠得住,也许就守口如瓶,王廷军就不会这么早落马。因此,幸亏行贿者靠不住。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现行的监督制度并不可靠,或者说,并不完全靠得住。我们看到,不少贪官的落马皆因意外,比如有小偷偷出的,有情妇举报的……这或多或少从反面验证了现行监管制度之缺位。
作家林达写过一篇长文《总统是靠不住的》。正如文中所言,“不仅处于权力巅峰上的当权者有可能是不可靠的,监督群体的‘人’,同样也可能是不可靠的。因此,不断改进整个监督机制,使得一切不可靠因素处于制约与平衡的系统之中,一种权力的恶性扩展和群体的疯狂行为,才可能被抑制,在整个社会处于最弱势的个人的自由,才可能不被吞没。”诚哉斯言!惟因人人不可靠,才越发凸显制度的重要性,如果制度可靠了,官员们才可能靠得住。
反观现实,我们对官员的监督已经构造了十分详全的制度设计,有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等,但尽管如此,有的时候还是出现监督失灵的现象。
官员靠不住,对官员的监督制度,有时同样也靠不住。这如何是好?日前,笔者读了知名学者钱钢的一篇文章《贪腐,贪腐,逼出廉署》。文章称,上世纪中叶香港遭遇严重的贪污腐败,有多腐败?有人直称,“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罪恶的天堂”,执法者成为贪污领头羊,执法系统黑社会化,是当年香港腐败的一大特征。197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成立,ICAC是廉署英文名称的缩写,可直译为“反腐败独立委员会”。“反腐,是逼出来的。独立,也是逼出来的。”有了廉署,香港清廉指数突飞猛进。那么,廉署靠得住吗?为了让廉署靠得住,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了四个独立的咨询委员会对廉署进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由行政长官委任,都来自社会各阶层。同时,廉署内部还设有调查单位,负责监察职员的廉洁和诚信。一旦查出职员的廉洁和诚信有问题,后果很严重。由是观之,廉署之所以备受称道,因为它独立,它自身廉洁;为了保证它的廉洁,又设置制度对其全方位监督。
是的,官员靠不住,制度有时也靠不住,惟其如此,才更需要强化监督,让老百姓监督,让权利监督权力,让权力之间互相监督。当监督落到了实处,廉洁才不是虚妄之谈。 |